《货币金融学》力求“厚基础、重理论、宽口径”,在详细介绍金融学基础知识和金融理论的同时,通过设置各章关键词、复习思考题、拓展阅读等栏目,将发展中的金融理论与实践以及大众关心的金融热点整合到教材之中,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货币金融学》共有十一章,主要结构大致如下: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是研究货币金融学的前提。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货币运行的主要方式是以信用形式出现的,货币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信用经济,进而引出了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二章主要介绍和比较了信用的不同形式。第三章利息与利率,全面介绍了利率体系及利率决定、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利率是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定价的基础,了解利率后,我们就可以进行金融产品的交易了,进而引出第四章,即金融市场及其构成。第四章主要介绍金融市场的内涵以及传统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衍生工具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不仅丰富了金融市场交易品种,而且由于其交易结构设计的复杂性,还推动了金融产品定价方式及理论的发展。相关内容也一并在第四章进行介绍。在介绍完金融市场和市场上交易的主要金融工具后,《货币金融学》用了三章介绍金融市场的主要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即第五章至第七章。这也是货币金融学的重要内容。其中,第五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监管,介绍了金融体系的主体和骨干——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和经营管理,并且简单介绍了对银行业的监管要求及现状。第六章中央银行介绍了金融体系的主导——中央银行的产生及主要业务。在金融体系中有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和商业银行在业务范围和功能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市场中的主要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投资银行(又称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基金等。在第七章中分别介绍了它们的主要业务和在我国发展的情况。《货币金融学》的最后四章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审视了金融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的作用,包括第八章至第十一章。第八章货币需求主要介绍货币需求理论,回答了“为什么需要货币”“需要多少货币”等基础性问题。第九章货币供给,主要介绍货币的供给过程及货币供给模型,回答了“如何投放货币”的问题。而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不均衡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就有了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减少经济波动对一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国家普遍使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这些问题在第十一章货币政策里进行了探讨。总体来说,《货币金融学》通过探讨货币的相关理论及考察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如何运行,来回答货币、信用、银行及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监管、货币政策方面许多令人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