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语篇中的情绪意义

语篇中的情绪意义

语篇中的情绪意义

定 价:¥69.00

作 者: 段红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141543 出版时间: 2019-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字数:  

内容简介

  本研究尝试运用心理空间及概念整合(mental spaces and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简称MSCI)的理论体系解答两个问题:一,语篇情绪意义的理解涉及怎样的在线过程? 第二,这些过程如何影响语篇的心智连贯? 研究首先在认知科学的新近发展基础上对情绪进行情节化界定。根据情绪情节模型分析了情绪过程中的基本环节与心智成分以及这些心智成分之间的认知关系。然后以具体语篇实料分析了语篇理解的在线意义构建过程。其中根据情绪意义理解所依赖的心智机制的不同对语篇进行了分类分析,并区分了三种不同的情绪心理空间。尤其是分析了语篇情绪在线理解中涉及的概念整合过程,包括这一概念整合过程中的选择性投射等认知操作和关键关系的本质。研究还开展了一项实验研究。实验主要考察在不同情绪提示条件下,对相同文字描述的理解是否会产生系统差异,从而为语篇情绪理解的概念整合过程提供实证依据。最后通过具体的语篇段落分析了语篇情绪意义在线构建所形成的情绪心理空间之间的链接和嵌套关系以及其中的概念整合过程,比较了由情绪心理空间及概念整合过程形成的语篇心智连贯与由时空、因果等传统连贯因素所形成的结构在形态和过程上的不同,并尝试对语篇的中观和宏观结构进行情绪视角的分析。

作者简介

  段红,英语语言学博士,讲师,2014年12月毕业于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师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获得者、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获得者、重庆市首批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学术带头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文旭教授,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和语篇分析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外国语文》、《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研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外语类核心期刊、综合性大学CSSCI和其他普通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主持云南省教育厅项目一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项、参与多项教育部或国家社科基金研究;编写并出版教材《跨学科语言学导论》。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第二节 研究问题5
  第三节 研究方法6
  第四节 本书结构7
第二章 文献综述10
  第一节 情绪辨义10
  第二节 心理空间及概念整合理论(MSCI)对语篇理解的研究13
  第三节 MSCI对语篇连贯的解释20
  第四节 MSCI针对语篇情绪的研究26
  第五节 小结31
第三章 理论基础33
  第一节 心理空间理论33
  第二节 概念整合理论40
  第三节 小结53
第四章 情绪情节模型与现实中的情绪心理空间54
  第一节 引言54
  第二节 基于情绪情节的情绪界定56
  第三节 从情绪情节模型到情绪心理空间73
  第四节 “情绪—认知”机制与旁观者“情绪—认知色彩”心理空间79
  第五节 情绪对比结构86
  第六节 小结91
第五章 语篇理解的情绪心理空间及概念整合93
  第一节 引言93
  第二节 语篇加工中的情绪分类94
  第三节 角色“情绪—认知色彩”心理空间及其整合过程分析95
  第四节 虚拟当事者“事件认知—情绪”心理空间及其整合过程分析103
  第五节 角色“事件认知—情绪”心理空间及其整合过程分析105
  第六节 角色“情绪—后果行为”心理空间及其整合过程分析107
  第七节 小结108
第六章 “情绪—认知色彩”整合的实验研究109
  第一节 实验研究目的109
  第二节 研究设计110
  第三节 实验被试和过程113
  第四节 实验结果114
  第五节 结论和讨论116
第七章 情绪心理空间与语篇连贯118
  第一节 引言118
  第二节 超越纯认知模型的连贯系统120
  第三节 情绪心理空间与语篇局部连贯123
  第四节 情绪的中观结构功能143
  第五节 语篇全局结构与情绪主题抽象145
  第六节 小结148
第八章 结语150
  第一节 主要发现及启示150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154
参考文献156
附录 “情绪—认知色彩”整合的实验研究材料172

图表目录
表6-1 各处理间的统计比较115
图3-1 概念整合网络示意42
图3-2 “佛教僧侣谜题”整合的网络表征43
图4-1 White的简略情绪情节模型59
图4-2 社会情绪的分析模型60
图4-3 整合的情绪情节模型61
图4-4 情绪情节模型的简化模型62
图4-5 情绪分类的认知属性解释模型63
图4-6 Weiner的情绪分化模型66
图4-7 当事者“事件认知—情绪”心理空间74
图4-8 旁观者“事件认知—情绪”心理空间形成的概念整合过程76
图4-9 情绪的事后影响示意80
图5-1 字面叙事空间97
图5-2 情绪空间97
图5-3 合成空间98
图5-4 经验空间与整合过程示意100
图5-5 对例4的整合分析示意105
图6-1 各处理下被试选A的百分比116
图7-1 无情绪视角下例1中的结构示意125
图7-2 情绪视角下例1中的结构示意125
图7-3 由时间和事件关系形成的例1包含的结构137
图7-4 例1情绪心理空间视角形成的结构137
图7-5 例1的多种结构的互补138
图7-6 例10由时间和事件框架形成的结构139
图7-7 例10情绪心理空间视角形成的结构140
图7-8 例11中由角色、时空和事件框架形成的结构142
图7-9 例11由情绪心理空间视角形成的结构142
图7-10 例11由情绪和时空因素等组合形成的结构143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