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国一直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几乎完全倚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然并不是完全的陆地国家,但因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一直深处内陆,并没有建立发达的海洋文化。农业经济“脸朝黄土背朝天”,信奉“皇天后土”,自给自足,听天由命。与海洋文明相比,古中国的黄河文明实际上是一种“大河文明”。人们面对奔流的河水和面对浩瀚的海洋产生的情怀是完全不同的,人们一方面感谢大河的恩赐,知恩图报,一方面惭愧于自我的渺小,随遇而安。古往今来数千年,多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怅然喟叹,却少有“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而欣然自喜的河伯在“望洋向若而叹”后的自我反省。自然经济和大河文明相互结合孕育产生了独特的华夏文明,形成了延绵不断的中国“乡土社会”。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小书”《乡土中国》中对“乡土社会”中的“差序格局”和西方的“团体格局”有着极其深刻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