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于1404年12月23日设卫筑城,是我国古代有明确建城时问记载的城市。但无论如何,天津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个很年轻的城市。从I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埠后,天津开始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而形成现在的城市框架雏形,距今也就150余年的时间。但是,天津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焦点、洋务运动的重镇、庚子之役的主战场、北洋新政的试验区,拥有外围租界的数量多,在我国近代历史和城市建设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不可或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近代天津城市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860年至1900年为起步建设时期,1900年至1931年为快速建设时期,1931年至1949年为滞缓建设时期。天津近代城市建设沿着华界和租界两条并行线展开。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天津开埠设立英、法、美三国租界,同时清政府开始推行洋务运动。1870年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主政北方洋务运动,以天津为示范,建设了很多近代工商业设施,使得天津成为与上海遥相呼应的我国北方金融贸易和工商业中心,但华界的城市建设以及工商业建筑依旧延续着我国传统的空间布局和物质形态;而开埠后所开始的英租界建设则引入了西方当时较为先进的建设理念、方法和基础设施。1900年庚子之乱天津是重灾区,洋务运动以降华界的建设成果和英法租界的初步建设雏形基本被战乱损毁殆尽。庚子之乱后,在天津海河沿岸相继开辟了英、法、美、德、日、意、俄、奥、比九国租界,开始了大规模的租界建设。同时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坐镇天津,推行新政,在中国率先采用西方城市建设理念开发建设的“河北新区”,成为华界城市建设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样板。自1900年至1931年三十余年的建设成果,奠定了天津近代城市空间形态和建筑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