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矿物地球化学勘查研究进展 1
1.1.1 蚀变矿物SWIR光谱勘查 1
1.1.2 矿物地球化学勘查 2
1.2 夕卡岩型铜铁矿床研究现状 4
1.3 鄂东南地区研究现状 5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6
1.4.1 主要研究内容 6
1.4.2 主要技术方案 7
1.5 创新及特色 8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9
2.1 大地构造背景 9
2.2 区域地层 10
2.3 区域构造 11
2.4 区域岩浆岩 13
2.4.1 侵入岩 13
2.4.2 火山岩 13
2.5 区域成矿特征 13
第3章 铜绿山夕卡岩型铜铁金矿床 18
3.1 矿区地质背景 18
3.1.1 矿区地层 18
3.1.2 矿区构造 19
3.1.3 矿区岩浆岩 21
3.2 分析方法 22
3.2.1 锆石U-Pb测年及微量元素分析 22
3.2.2 全岩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 23
3.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23
3.2.4 电子探针成分分析(EMPA)23
3.2.5 短波红外(SWIR)光谱分析 24
3.2.6 X射线衍射(XRD)光谱分析 24
3.2.7 绿泥石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 24
3.3 岩浆岩特征及成因机制 25
3.3.1 岩相学特征 25
3.3.2 岩浆岩年代学 28
3.3.3 全岩主微量及稀土元素 28
3.3.4 岩浆岩成因及成矿关系 31
3.4 矿床地质特征 37
3.4.1 矿体特征 37
3.4.2 矿石特征 39
3.4.3 围岩蚀变 45
3.4.4 成矿期次 56
3.5 蚀变矿物光谱特征 60
3.5.1 SWIR光谱原理及仪器 61
3.5.2 SWIR蚀变填图 63
3.5.3 黏土矿物SWIR光谱参数特征 70
3.5.4 X射线衍射(XRD)光谱分析 76
3.5.5 对热液流体演化及深部勘查指示 78
3.6 绿泥石地球化学 86
3.6.1 绿泥石产状及岩相学 86
3.6.2 绿泥石电子探针成分组成 86
第4章 鸡冠嘴夕卡岩型铜金矿床 93
4.1 矿区成矿地质背景 93
4.1.1 地层 93
4.1.2 构造 101
4.1.3 岩浆岩 102
4.2 岩石学特征 102
4.2.1 岩体地质特征 102
4.2.2 岩相学特征 102
4.3 矿床地质特征 104
4.3.1 矿体特征 104
4.3.2 矿石特征 107
4.3.3 围岩蚀变特征 116
4.3.4 成矿期次 128
4.4 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特征 134
4.4.1 蚀变矿物SWIR光谱识别 134
4.4.2 SWIR光谱特征值属性 152
4.5 黄铁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156
第5章 铜山口夕卡岩-斑岩型铜钼钨矿床 163
5.1 矿区地质特征 163
5.1.1 矿区地层 163
5.1.2 岩浆岩序列 163
5.2 岩石学特征及成岩机制分析 164
5.2.1 岩相学特征 164
5.2.2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166
5.2.3 成岩年龄 166
5.2.4 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 167
5.3 矿体及矿石特征 167
5.3.1 矿体特征 167
5.3.2 矿石特征 169
5.4 矿化期次和围岩蚀变特征 170
5.4.1 夕卡岩成矿系统 170
5.4.2 斑岩成矿系统 177
5.4.3 围岩蚀变 179
5.5 SWIR特征属性模型建立 180
5.5.1 二维属性模型 180
5.5.2 三维属性模型 188
5.5.3 SWIR属性建模总结 190
5.6 绿泥石微区成分分析 190
5.6.1 分析样品的选取和测试方法 190
5.6.2 绿泥石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191
5.6.3 绿泥石的Fe、Mg含量与SWIR特征参数的关系 195
5.6.4 绿泥石的LA-ICP-MS分析结果 196
5.6.5 绿泥石的元素空间变化规律 199
5.6.6 铜山口矿床与其他斑岩系统对比 201
第6章 三维地质建模 204
6.1 技术标准 204
6.2 三维建模平台 204
6.3 三维建模数据模型 204
6.4 MapGIS三维建模 210
6.4.1 三维地形模型 210
6.4.2 三维地质体模型 210
6.4.3 蚀变矿物SWIR特征值三维属性模型 212
6.4.4 SWIR矿物三维分布特征模型 218
6.4.5 模型综合分析应用 221
6.5 Voxler三维建模 224
6.5.1 Voxler建模基础 224
6.5.2 蚀变矿物三维分布特征 224
6.5.3 SWIR光谱属性模型 227
第7章 勘查应用 232
7.1 铜绿山矿区已验证的靶区 232
7.2 铜山口矿区未验证靶区 237
7.3 鸡冠嘴区域未验证靶区 238
第8章 主要认识与研究展望 241
8.1 主要认识与成果 241
8.1.1 准确划分了矿床蚀变矿化期次 241
8.1.2 首次查明了蚀变矿化的二维-三维分布特征 241
8.1.3 初步建立了矿床蚀变矿物勘查标志体系 242
8.1.4 提出了不同尺度找矿靶区并进行验证 243
8.2 主要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243
参考文献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