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用“图书”表示文献的总称,这一称谓可以追溯到古史传说时代的河图、洛书。在文化史中,图像始终承担着重要的文化功能。传说时代的大禹“铸鼎象物”,将物怪的形象铸到鼎上,使“民知神奸”。在《周易》中也有“制器尚象”之说。一般而论,文化生活皆有其对应的物质层面的表现。在中国古代文献研究活动中,学者也多注意器物、图像的研究,如《诗》中的草木、鸟兽,《山海经》中的神灵物怪,礼仪中的礼器、行礼方位等,学者多画为图像,与文字互相说明,成为经学研究中的“图说”类着述。又宋元以后,庶民文化兴起,出版业高度发达,版刻印刷益发普及,在普通文献中也逐渐出现了图像资料。它们广泛地涉及植物、动物、日常的物质生产程序与工具、平民教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流传至今者,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凭藉。通过这些图文并茂的文本,读者可以获得对古代文化生动而直观的感知。为了方便读者利用,我们将古代文献中有关图像、版画、彩色套印本等文献辑为丛刊正式出版。本编选目兼顾文献学、古代美术、考古、社会史等多种兴趣,范围广泛,版本选择也兼顾古代东亚地区汉文化圈的范围。图像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一大作用涉及平民教化,即古人所谓的“图象古昔,以当箴规”。(语出何晏《景福殿赋》)明清以来,民间劝善之书,如《阴骘文》《闺范》等,皆有图解,其中所宣扬的古代道德意识中的部分条目固然为我们所不取,甚至是应该批判的对象,但其中多有精美的版画,除了作为古代美术史文献以外,由此也可考见古代一般平民的伦理意识,实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材料。本编拟目涉及多种类型的文献,兹辑为丛刊,然亦以单种别行为主,只有部分社会史性质的文本,因为篇卷无多,若独立成册则面临装帧等方面的困难,则取同类文本合为一册。文献卷首都新编了目录以便检索,但为了避免与书中内容大量重复,无谓地增加篇幅,有部分新编目录视原书目录为简略,也有部分文本性质特殊,原书中本无卷次目录之类,则约举其要,新拟条目,其拟议未必全然恰当。所有文献皆影印,版式色泽,一存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