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朱晓彧
绪论
章媒介仪典的仪式性与言说性——《感动中国》叙事方式解读
一、仪典与社会生活——《感动中国》仪式性分析
(一)仪典概念分析
(二)仪典与社会生活
(三)《感动中国》对中国仪典文化的发展创新
二、《感动中国》——媒介仪典“言说”叙事的典范
(一)《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言说”叙事
(二)颁奖词——颁奖典礼“言说”叙事的聚焦点
(三)人物获奖名片——颁奖词意蕴的浓缩与升华
(四)推选委员评价“言说”叙事的表达效果
(五)引经据典——感动印象“言说”叙事的修辞策略
第二章以经典作为“言说”依据——《感动中国》弘扬中华民族的“崇德”观念
一、经典之“关键词”——《感动中国》评价人物的“言说”依据
(一)孙水林、孙东林:获奖名片是“信义兄弟”
(二)王万青:获奖名片是“仁者”
(三)孟佩杰:获奖名片是“孝女当家”
(四)陈斌强:获奖名片是“孝更绝伦足可矜”
(五)谢延信:获奖名片是“有信延信”
(六)钟期荣、胡鸿烈夫妇:获奖名片是“树仁立德”
(七)刘盛兰:获奖名片是“崇仁厚德”
(八)胡忠、谢晓君夫妇:获奖名片是“义薄云天”
(九)王峰:获奖名片是“忠义感乾坤”
(十)梁益建:获奖名片是“推诚结仁爱”
二、经典之“崇德”观念——《感动中国》的叙事主题
(一)以科学报效祖国——《感动中国》对爱国精神的弘扬
(二)仁者爱人——《感动中国》宣扬传统美德之仁爱精神
(三)廉洁清正、克己奉公——《感动中国》彰显的为官之德
(四)坚守正义、无私无畏——《感动中国》呼唤道义与良知
三、《感动中国》彰显“崇德”观念的现实意义
(一)“崇德”观念的历史渊源
(二)《感动中国》弘扬“崇德”观念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感动中国》引经据典折射的传统思维模式及表达效果
一、《感动中国》引经据典修辞折射的传统思维模式
(一)引经据典概述
(二)《感动中国》颁奖词引经据典之经典案例分析
(三)《感动中国》颁奖词引经据典修辞折射的传统思维模式
二、《感动中国》引经据典修辞的表达效果
(一)经典中的“权威性”话语增强媒介仪典的影响力
(二)《感动中国》引经据典加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
(三)《感动中国》引经据典凝练语言,提高传播效率
第四章从《感动中国》看媒介仪典的文化构建功能
一、从《感动中国》看媒介仪典的经典传播功能
(一)《感动中国》构建经典传播平台
(二)《感动中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从《感动中国》看媒介仪典对民族共同体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一)《感动中国》凸显国家符号
(二)《感动中国》构筑公众道德信仰
参考文献
附录:本书作者发表的研究《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论文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