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感动中国》媒介仪典叙事方式研究

《感动中国》媒介仪典叙事方式研究

《感动中国》媒介仪典叙事方式研究

定 价:¥30.00

作 者: 韩佳蔚
出版社: 巴蜀书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3110356 出版时间: 2018-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39 字数:  

内容简介

  《媒介仪典叙事方式研究》运用新闻传播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特别是从媒体文化创意与中国文化经典传播视角研究品牌栏目《感动中国》的叙事方式,研究方法有创新性和跨学科性。通过构建“文化认同机制”实现媒介仪典文化传播与文化构建功能,阐述《感动中国》以中国文化经典作为“言说”依据的叙事方式,及其折射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觉自信,不仅有拓宽《感动中国》研究视域、丰富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的学术价值,而且有促进媒体弘扬很好传统文化、砥砺公众道德良知、凝聚共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必将为多种学科提供新成果和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简介

  韩佳蔚,1983年生,先后在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就读,获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现为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讲师。主讲《新闻学》《外国新闻史》《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演讲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新闻实务、语言学,承担重量、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近二十篇。本书是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成果。

图书目录

  
序言朱晓彧


绪论


章媒介仪典的仪式性与言说性——《感动中国》叙事方式解读


一、仪典与社会生活——《感动中国》仪式性分析


(一)仪典概念分析


(二)仪典与社会生活


(三)《感动中国》对中国仪典文化的发展创新


二、《感动中国》——媒介仪典“言说”叙事的典范


(一)《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言说”叙事


(二)颁奖词——颁奖典礼“言说”叙事的聚焦点


(三)人物获奖名片——颁奖词意蕴的浓缩与升华


(四)推选委员评价“言说”叙事的表达效果


(五)引经据典——感动印象“言说”叙事的修辞策略


第二章以经典作为“言说”依据——《感动中国》弘扬中华民族的“崇德”观念


一、经典之“关键词”——《感动中国》评价人物的“言说”依据


(一)孙水林、孙东林:获奖名片是“信义兄弟”


(二)王万青:获奖名片是“仁者”


(三)孟佩杰:获奖名片是“孝女当家”


(四)陈斌强:获奖名片是“孝更绝伦足可矜”


(五)谢延信:获奖名片是“有信延信”


(六)钟期荣、胡鸿烈夫妇:获奖名片是“树仁立德”


(七)刘盛兰:获奖名片是“崇仁厚德”


(八)胡忠、谢晓君夫妇:获奖名片是“义薄云天”


(九)王峰:获奖名片是“忠义感乾坤”


(十)梁益建:获奖名片是“推诚结仁爱”


二、经典之“崇德”观念——《感动中国》的叙事主题


(一)以科学报效祖国——《感动中国》对爱国精神的弘扬


(二)仁者爱人——《感动中国》宣扬传统美德之仁爱精神


(三)廉洁清正、克己奉公——《感动中国》彰显的为官之德


(四)坚守正义、无私无畏——《感动中国》呼唤道义与良知


三、《感动中国》彰显“崇德”观念的现实意义


(一)“崇德”观念的历史渊源


(二)《感动中国》弘扬“崇德”观念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感动中国》引经据典折射的传统思维模式及表达效果


一、《感动中国》引经据典修辞折射的传统思维模式


(一)引经据典概述


(二)《感动中国》颁奖词引经据典之经典案例分析


(三)《感动中国》颁奖词引经据典修辞折射的传统思维模式


二、《感动中国》引经据典修辞的表达效果


(一)经典中的“权威性”话语增强媒介仪典的影响力


(二)《感动中国》引经据典加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


(三)《感动中国》引经据典凝练语言,提高传播效率


第四章从《感动中国》看媒介仪典的文化构建功能


一、从《感动中国》看媒介仪典的经典传播功能


(一)《感动中国》构建经典传播平台


(二)《感动中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从《感动中国》看媒介仪典对民族共同体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一)《感动中国》凸显国家符号


(二)《感动中国》构筑公众道德信仰


参考文献


附录:本书作者发表的研究《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论文目录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