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了八篇文章,《生命摆渡人》、《拍摄生死》、《z早的中国摄影》、《文史掌故》、《霍金简史》、《从空间上看教育》、《不可言说之病》以及《我们胡同的大诗人》。 前两篇的故事都跟医院相关,从不同角度来记录当下社会里人在极端情况下对生命、生活的态度。 器官移植被誉为二十一世纪伟大的医学成果之一,是拯救和延续生命的一种特殊方式。2015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渠道。《生命摆渡人》的讲述人高敏生活在深圳,是中国第yi位器官捐献协调员,她以亲身经历的众多个案让大家认识到这种生命延续的方式,其中有成功和欣慰,也有不甘和失败。没人告诉她该怎么做,只能自己摸索,尽可能地在不给大家添麻烦的前提下,一步一步的,边琢磨边总结,在逝者和生者之间打开一条通道,让逝者生命延续,让患者重现生机。 医疗新闻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播出时,每周都要上几次微博热搜,除了"人间世"这个题名,热搜内容还有每一集的关键词。《拍摄生死》是《人间世》导演们讲述的幕后故事。他们说,后期制作是制作团队艰辛的时刻,陪伴太久,素材太多。正是因为了解主人翁的行为与动机,编导在剪辑时,总是小心翼翼。一个好的记者,总是本能地敬畏事实的复杂。"绝不成为放大悲情、消费苦难的帮凶,我们更大的目标,是引起全社会对一些议题的关注。" 1843年,法国人于勒˙埃及尔出任法国访华贸易使团代表,赴中国、印度和太平洋群岛工作。1844年10月至11月,这位迷恋达盖尔银版摄影法的摄影师在澳门和广州拍摄了一批的影像,目前存世的数量不到四十幅,是迄今为止被发现存世z早的中国影像。照片背面都有埃及尔手写的记录,这些影像和文字也成为z早的影像传播媒介。摄影收藏家黄建鹏认为,记录性的影像更能展现摄影的本体语言,也更具历史价值。他曾在伦敦看了埃及尔拍摄的《澳门南湾》,在《Z早的中国摄影》里,详细介绍了这批作品,选择十五幅刊出,其中著名的是拍摄于1844年10月24日的《全权代表们聚集在"阿基米德号"轮船上》。 李怀宇走访文化名家多年,《读库》曾刊发过他访问多位文化大家的文章(参见《读库1805》《读库1703》等),《文史掌故》里写的是四位文化大家:金庸、蔡澜、余国藩和周策纵。前面三位,李怀宇都曾亲自采访,唯独因周公仙逝,作者读其书而未访其人,甚为遗憾。 2018年3月14日,斯蒂芬˙霍金去世。在他七十六年的人生中,有五十五年是被重疾锁定在轮椅上,但这并没有阻碍他探知这个世界,在生前就与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霍金简史》是克韩根据多部霍金传记及相关资料梳理而成的一篇霍金小传,让读者了解霍金如何成为霍金。 傅国涌曾在《读库1105》上发表《过去的小学》,这次的《从空间上看教育》是从教育地理学的角度来思考现代教育在中国的发生。那些定格在时间中的空间,也就是教育现场,同样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地理表面上说的是一个个地方,其实是在说一个个的人,他们的生命气息,使那个空间在特定的时间里被点亮。教育的价值在于人,要让个体的人在那些场域中有自我发挥、自我生长的可能性。 《不可言说之病》是余凤高《疾病入画》(参见《读库1805》)的续篇,体现在艺术史上的麻风、梅毒与痛风。安枫在《我们胡同的大诗人》里回忆了住在赵堂子胡同十五号的诗人臧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