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台湾文学始祖沈光文研究”(16JDGH119)的研究成果。沈光文(1612—1688),字文开,号斯庵,浙江鄞县人。明末清初,沈光文在从事抗清复明斗争失败后,由广东渡海北上时突遭飓风,漂泊至台湾岛。寓台三十年间,沈光文不仅教授生徒,作育英才,行医济世,而且著述宏富。他在台湾播撒中华文明的丰功伟绩,得到后人的高度赞誉,其在台湾文学史、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与贡献。沈光文的诗歌开创了台湾遗民文学、乡愁文学、乡土民俗文学的先河,他还创了台湾第一个诗社“东吟社”,台湾之赋,亦始于沈光文之《台湾赋》。戴光中认为:“后来台湾文学创作的蓬勃发展,其主导样式、主要文学活动、主要精神取向,无不渊源于沈光文。他是无可争议的台湾文学始祖”。这一论断,代表了海峡两岸学者的共识。沈光文在《台湾舆图考》、《台湾赋》等著述中先记载了台湾的地形地貌、风俗物产,为台湾留下了第一批汉文文献,为早期的台湾府志等志书所取资。 本书以台湾文学始祖沈光文及其文学为研究对象,其重要价值体现在,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经由闽、粤、浙沿海向海峡彼岸的延伸和发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台湾文化的发展中,首推浙籍士人沈光文。他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带到台湾,是将中华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台湾,也是牵系两岸文化情结的先驱者。研究沈光文,对于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与情感沟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