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从盘古、女娲等神话时代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从中国首次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00年。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公元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室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把从周平王元年(前770)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为止的这一时期,称为“春秋时期”。春秋之后,也就是东周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因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了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时期”。《史记·六国年表》记载,战国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前403),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民族融合得到加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家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社会制度实现新旧交替;思想领域百家争鸣”这几个方面),因而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极其深远的影响。就拿人们至今仍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成语,如唇亡齿寒、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来说吧,都可以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大变革时期里寻觅到它们的出处和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