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诗学:话本小说艺术与审美特性研究》以古代话本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话本小说的艺术和审美特性。话本小说作为明清之际的通俗小说其产生具有非常复杂的时代背景,除了时代经济等客观因素之外,还与源远流长的“说话”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时代经济和人文环境为“说话”艺术的“书面化”及其传播提供了基础,而“说话”艺术长期形成的艺术形式为话本小说文本叙述方式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正是“说话”艺术形式的交流性形成特性和话本小说对“说话”口头艺术的“写/读”交流方式的书面化改造,构成了话本小说特有的内置“拟书场”的叙述格局。以此为基础,话本小说的“交流性,对其文本艺术形式和审美特性具有强大的塑造作用,使话本小说从文本的艺术形式到审美都具有了这种特性,可以说,话本小说核心的艺术和审美特性是“交流性”。这种“交流性”通过话本小说的文体、结构、情节、文化叙事模式和意识形态特征等等各方面表现出来,并由此构筑了话本小说交流诗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