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文明诗学

文明诗学

文明诗学

定 价:¥68.00

作 者: 张大为 著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丛编项: 文明诗学书系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6305780 出版时间: 2019-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25 字数:  

内容简介

  《文明诗学/文明诗学书系》是一本文学理论的研究专著。《文明诗学/文明诗学书系》包括导论、结束语以及正文十个章节,详细探讨、论证了以中华文明的养分为依托,建设起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诗学”的可能性,并对西方式的诗学传统和现代性诗学思维,进行了反思和质疑,提出了自己的学术思考。指出“在文明诗学的意义上,文学不是物质的实体、审美的表象、想象性虚构与心理性机能,而是具有文明的现实性、时空广延性的自然整全的文明经验与自然正确的文明价值。”全书导向健康,充满正能量,具有一定的本土文学理论探索价值。

作者简介

  张大为(1975~),山西平遥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为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理论和文艺理论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元诗学》(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理论的文化意志——当下中国文艺学的“元理论”反思》(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天津文学史·十七年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东方传统:文化思维与文明政治》(上海三联书店,2015)等。

图书目录

自序
导论 文明诗学的问题构成与理论格局
第一节 审美现代性当中的诗学理论困境
第二节 文明诗学的问题意识与问题性主旨
第三节 文明诗学与中国文学及文明传统
第四节 文明诗学的理论格局与基本内容
第一章 文明诗学:从“天下文明”到“言立而文明”
第一节 超越关于文学“审美”化的现代性规划
第二节 文明诗学:从《周易》到《文心雕龙》
第三节 重返“文明”的诗学视野:文学价值的自然正确性与文学经验的自然整全性
第二章 重构理解文学的“文明”心智
第一节 “天生蒸民,有物有则”:重返“生活世界”的诗学理论
第二节 在“修辞立其诚”与“曲成万物”之间持存的文学的“文明”主体
第三节 “字之日道”:文学的“文明”修辞与“文明”实践
第四节 文明视野当中中国传统文论的“古”与“今”
第三章 “诗与哲学之争”的文明诗学意涵
第一节 “柏拉图式政治哲学”对于“诗”的征用与遮蔽
第二节 西方哲学传统与西方文明的限度
第三节 施特劳斯的“坚果”:“美的理念”与西方诗学传统
第四节 中华文明与文明诗学问题视野中的“诗与哲学之争”
第四章 中华传统之文明理性与文明修辞界面
第一节 “自然一道体论”的“诗性”总体性视野
第二节 充实与虚灵的统一:生活世界界面的内在分疏与意义的内涵性生成机制
第三节 流转的形式机制
第五章 自然一道体论修辞与文学对文明生活的内涵性诠释
第一节 自然视野的消解与文学的“现代性”虚无
第二节 回归“美”之内涵性领地与自然价值阶梯
第三节 文学修辞对于文明生活自然格局的内涵性诠释
第四节 自然一道体论修辞:从“字之日道”“玩辞”到“道之文”
第六章 “具体的具体性”:自然一道体论修辞的展开
第一节 文学现代性修辞的“抽象性之墙”
第二节 文学修辞实践:“具体的具体性”的展开机制与构成方式
第三节 “具体的具体性”当中文学意义的自然性与客观性
第四节 中华文明价值格局当中的“自然一道体论”修辞
第七章 文明诗学与中国文学传统(上)——自然之思与文学沿革
第一节 文学思维的文明理性:自然与人性的修辞缝合和诗性综合
第二节 自然时空经验的塌陷与轮回
第三节 自然之思:文学修辞、文章体式与文明理性的重建、
第八章 文明诗学与中国文学传统(中)——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文明渊源与价值诉求
第一节 “三易”时空观念与中国叙事文学的修辞理性及文学本质认知
第二节 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自然”经验格局构成
第三节 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文明价值系统与文明关怀
第九章 文明诗学与中国文学传统(下)——百年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传统反思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传统:作为尖锐的生活秩序与文明政治问题
第二节 文学传统古今之变的文明实质与文明价值内涵
第三节 在文学修辞实践中重铸中国人灵魂的自然秩序
第四节 现代性与心理学的“毒药”
第十章 探寻文学批评的“文明”价值标准
第一节 “自然之道”与批评的价值“枢纽”
第二节 “审美批评”的“本体论”虚无与价值放逐
第三节 走向“文明”的价值范畴与批评价值系统
第四节 文明诗学“自然一文明”的批评价值品级
结束语 文明诗学的道、教、艺
附录 孟子诗教及其儒学理路
第一节 诗教在孟子学说中的基础性地位
第二节 心性的“形下”教化与价值的“超越”同一:孟子“心性乌托邦”的诗性教化格局
第三节 士人的生命仪轨和价值认信体系:孟子诗教及儒学理路的主轴与归宿
第四节 孟子诗教视野中的“以意逆志”问题
第五节 道德形而上学的限度与中国思想传统
参考书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