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新就业形态中非典型雇佣关系优化与制度创新

新就业形态中非典型雇佣关系优化与制度创新

新就业形态中非典型雇佣关系优化与制度创新

定 价:¥60.00

作 者: 魏巍 著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4765338 出版时间: 2019-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以桑德沃模型和策略选择模型为理论框架,在对6个典型的C2C互联网企业进行案例采写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运用系统的辩证思维方法及多元统计回归、扎根理论等案例分析研究方法依据“诱因-贡献”模型对非典型雇佣关系的影响因素归类,从经济、管理、个体、发展四个维度建立要素模型。综合利用统计分组法、因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通过ologit回归模型得出非典型雇佣产生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法制环境等的影响。非典型雇佣产生的内部环境包括三个主体的不同维度因素,包括宏观政策、宏观经济、集体合同签订率、行业协会参与度、劳动保护程度、权益诉求解决程度、管理费计提标准、薪酬水平、组织承诺、工作乐趣、家业平衡程度、工作自由度、人际关系和谐度、消费者情绪、消费者评价等因素。

作者简介

  魏巍,北京物资学院教师,副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关系博士。一直致力于劳动关系、劳动经济学、大学生就业的研究和与教学实践。曾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产业关系学院交流访学。近三年出版教材2部,发表论文6篇,核心期刊4篇。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本书的选题背景1
1.1.1非典型就业成为新常态3
1.1.2非标准劳动关系成为重要趋势4
1.1.3劳动力收入增长与生产力增长的背离增大5
1.1.4技术进步引致企业弹性用工需求6
1.1.5共享经济催生新就业与新关系7
1.1.6劳动立法并未适应新就业形态8
1.2本书的研究意义10
1.2.1理论意义10
1.2.2实践意义11
1.3本书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11
1.3.1研究目标11
1.3.2研究内容12
1.4本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4
1.4.1各章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4
1.4.2研究方法16
1.5本书的研究创新性努力17
1.5.1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17
1.5.2可能的创新18

2文献评述19
2.1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19
2.1.1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外相关研究分析20
2.1.2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相关研究分析22
2.2理论溯源26
2.2.1国外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26
2.2.2我国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27
2.3研究视角综述30
2.3.1“规模”研究30
2.3.2“类型”研究32
2.3.3“特征”研究33
2.3.4“动机” 研究34
2.3.5“价值判断”研究35
2.3.6“政府角色”研究36
2.4研究方法及理论模型39
2.4.1定性研究39
2.4.2定量研究40

3理论基础46
3.1管理学的“企业灵活用工模型”和“权变理论”46
3.1.1Atkinson弹性企业模型46
3.1.2权变理论47
3.2劳动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皮奥尔模型”48
3.2.1需求—供给模型48
3.2.2皮奥尔模型51
3.2.3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54
3.3组织行为学的“心理契约模型”和“诱因—贡献模型”55
3.3.1心理契约模型55
3.3.2诱因—贡献模型56
3.4劳动关系系统理论的“桑德沃模型”和“策略选择理论”58
3.4.1桑德沃模型59
3.4.2策略选择理论60
3.5制度经济学“制度衍化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65
3.5.1制度衍化理论65
3.5.2制度创新理论66

4概念界定68
4.1非典型雇佣关系的概念辨析68
4.1.1非典型就业70
4.1.2非正规就业70
4.1.3灵活就业72
4.1.4劳动关系、雇佣关系、劳务关系73
4.1.5工作关系、合伙关系、承揽关系76
4.2非典型雇佣关系的判定77
4.2.1美国的“控制说”77
4.2.2德国的“从属说”78
4.2.3我国现阶段的判定依据79

5理论模型构建83
5.1外部环境83
5.1.1经济83
5.1.2技术86
5.1.3社会89
5.2内部环境93
5.2.1劳动者93
5.2.2平台企业96
5.2.3消费者(用户)99
5.3输出结果100
5.3.1企业——引领工作100
5.3.2劳动者——就业数量与质量的改变103

6实证研究及检验107
6.1研究设计107
6.2模型构建107
6.2.1因变量108
6.2.2自变量108
6.2.3模型构建112
6.3研究方法112
6.4结果分析114
6.4.1总体状况描述性分析115
6.4.2交叉分析126
6.4.3有序回归分析136
6.4.4影响因素分析143
6.5案例分析148
6.5.1案例一:同歌网149
6.5.2案例二:Uber153
6.6研究发现与问题158
6.6.1受教育水平高的年轻人非典型雇佣关系和谐度评价高158
6.6.2对于非典型雇佣关系的认定处于模糊地带158
6.6.3非典型雇佣劳动者社会保障覆盖率极低159
6.6.4非典型雇佣劳动者工会入会率低,集体观念淡薄160
6.6.5劳动者对平台企业管理费收取无话语权160
6.6.6消费者情绪和评价影响服务业非典型雇佣关系和谐度161
6.6.7政府的行政干预作用效果欠佳162
7国际比较视野下的非典型雇佣关系调整模式分析163
7.1国际劳工组织——倡导转化163
7.1.1向体面劳动引导163
7.1.2调整非典型雇佣关系路径164
7.2英美模式——政府最低限度介入165
7.2.1英国——工作场所管理创新员工参与165
7.2.2美国——“共同雇主模式”+集体协商创新168
7.3欧盟模式——保护劳动者权利为主导170
7.3.1丹麦——“黄金三角”模式170
7.3.2德国——超越标准劳动合同171
7.4日韩模式——混合模式175
7.4.1日本——雇佣形态多样化175
7.4.2韩国——工会体系与内部分包183

8新就业形态制度优化与创新191
8.1新就业形态中非典型雇佣关系优化191
8.1.1劳动者191
8.1.2工会195
8.1.3企业196
8.1.4雇主组织198
8.1.5政府199
8.2制度创新200
8.2.1灵活性和安全性的平衡——(Flexicurity)200
8.2.2完善法律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202
8.2.3健全劳动关系调整机制203
8.2.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4
8.2.5健全劳动力市场的教育培训体系205
8.2.6建立“政府—社会合作式伙伴关系”206
9研究结论与展望208
9.1研究结论208
9.2研究不足与展望211

参考文献213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