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一个跨时代的问题
二 伊丽格瑞的学术发展历程
三 国外研究现状
四 本书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性别差异”概念的思想根源与现实意义
第一节 “性别差异”概念与现实意义
第二节 西方哲学史中的“性别差异”
一 柏拉图的“爱”概念
二 亚里士多德的“空间”概念
三 笛卡儿的“好奇”概念
四 斯宾诺莎的“自因”概念
第三节 后现代哲学中的“性别差异”
一 精神分析学派的“女性气质”
二 结构主义学派的“女性愉悦”
三 解构主义学派的“二元对立”
四 存在主义学派的“造就女性”
第二章 “性别差异”的哲学本体论基础
第一节 传统哲学中关于两性身份的论述
第二节 伊丽格瑞对于女性身份的确立
一 女性的性征:“双唇”
二 女性的特质:“黏液”
三 女性的商品价值
四 女性的社会身份
第三节 女性主义学者关于性别身份概念的发展与延伸
第三章 “性别差异”的语言与政治
第一节 传统语言中对“性别差异”概念的遮蔽
第二节 女性主义学者语言表达中的“性别差异
第三节 “性别差异”概念下的政治主张
第四章 “性别差异”伦理的建立
第一节 “性别差异”概念下的“两性之爱
一 两性个体的“自我之爱”
二 两性间的“爱”
第二节 “性别差异”概念下人与人之间的“同等之爱”
一 男性的同等之爱
二 女性的同等之爱
第三节 “性别差异”概念下人与人之间“有差别的爱”
一 男性的他者
二 女性的他者
三 “性别差异”伦理下之有差别的爱
第五章 “性别差异”伦理的困境与发展
第一节 “性别差异”伦理的现实困境
第二节 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结语
一 批判中的言说
二 创建中的言说
三 质疑和困难
四 同时代女性哲学家之间的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