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诉讼标的理论的新范式
一、域外诉讼标的理论之再考察
(一)“体系性”或“一体化”诉讼标的理论
(二)“指示性”或“相对的”诉讼标的理论
二、我国民事审判实务中诉讼标的之整理
(一)诉讼中的诉讼标的
(二)判决后(既判力遮断效意义上)的诉讼标的
三、我国“相对的诉讼标的”理论之建构
四、结语
第二章??美国诉讼标的理论探析
一、历史视野下的“纠纷事件”
二、“纠纷事件”的理论发展
三、不同程序领域下的“纠纷事件”
(一)回溯性修改诉状(诉的变更)
(二)诉的合并
(三)既判力(请求排除)
四、结语
第三章??德国诉讼标的理论重述
一、“诉讼标的”概念内涵的发展演变
(一)代表学说
(二)评价
二、实务运行图景:“诉讼标的”识别标准的统一
(一)诉的变更
(二)诉的合并
(三)小结
三、“诉讼标的”的内容构成及其内在困境
(一)“诉讼标的”内容之二元构成
(二)困境
四、解决困境的一种尝试:相对诉讼标的理论
五、结语
第四章??法国诉讼标的理论考察
一、罗马法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诉讼标的”
(一)“诉讼标的”在法定诉讼时期的应用
(二)程式诉讼时期对“诉讼标的”的理论构建
(三)非常审判时期对“诉讼标的”理论的改造
二、法国法对“诉讼标的”概念的继受
三、现代法国法上的诉讼标的理论
(一)当事人决定“诉讼标的”的原则及其相对化
(二)“诉讼标的”不可变更原则及其衰落
(三)法官不可处分“诉讼标的”原则及其例外
四、关于诉讼标的知识史的简要评论
第五章??日本诉讼标的理论再认识
一、问题的提出:两种“相对化”的进路
二、日本法中诉讼标的概念功能的缩小
(一)诉的合并
(二)诉的变更
(三)禁止重复系属
(四)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三、日本诉讼标的理论的现状及其诉讼法哲学观
第六章??多数人侵权纠纷之诉讼标的
一、多数人侵权案件的司法实践
(一)案件观察
(二)趋势分析
(三)结论
二、“合一确定判决的必要性”标准
(一)基本含义
(二)多数人侵权案件的程序性处理
(三)中德程序处理模式对比分析
三、“诉讼标的”标准
(一)诉讼标的的概念内涵
(二)德国经验之“案件事实”范围界定
(三)中国启示
(四)我国“案件事实”范围的确定与共同诉讼类型的识别
四、结论及其修正
第七章??诉讼标的与判决效力:以连带保证人追偿之诉为例
一、类型一:债务人与连带保证人作为共同被告/ 221
(一)消极既判力
(二)积极既判力
二、类型二:连带保证人作为被告,债务人未参加诉讼
三、类型三:连带保证人作为被告,债务人作为“无独三”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