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一个需终身服药治疗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然而,临床中医师在高血压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常感到辨证困难,无药可用,同时,中药治疗高血压病显效慢,因此中药往往作为辅助降压用药,真正的价值被忽略。究其原因,一是高血压病患者中一部分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已达到高血压病高危程度却没有任何不适,多在体检时发现,这部分患者无证可辨;二是患者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是血压短期波动产生的,部分初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头晕、头痛症状很明显,以其为主证治疗,患者不适感很快消失,而血压并未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降压治疗无证可辨。因此我们必须弄清楚高血压病形成的中医机制,将高血压病纳人中医理论范畴中,赋予其中医内涵,这样才能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王清海教授将当前高血压病中医诊疗面临的难题归结为五大类。一是诊断难——我们习惯把高血压病诊断为眩晕、头痛,但高血压病的大部分患者和高血压病患者的大部分时间是没有症状的。而且头晕、头痛在低血压病中同样可以出现,显然,用其作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诊断是不合适的。二是治疗难——现在教科书常把血压升高归于肝阳上亢,但临床中中医平肝潜阳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高血压病患者,有部分使用大量重镇潜阳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患者出现了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的头晕、恶心、欲吐等气机上逆的反动现象。临床症候学研究证实,阳亢患者只占400/0左右。现在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产生,如活血通脉、化痰通络、温阳利水等对降压有一定的疗效,对于各种治疗方法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为什么温阳和泻火两种疗效相反的治法都能降压,同样需要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