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创新型国家科学传播

创新型国家科学传播

创新型国家科学传播

定 价:¥79.00

作 者: 王康友 著,王康友 编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4677006 出版时间: 2020-0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52 字数:  

内容简介

  从时间段上看,《创新型国家科学传播》更好地体现了新的,尤其是近年创新型国家科学传播的概况。又因篇幅所限,《创新型国家科学传播》主要集中于2010年以来,特别是科技创新被提升到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以来的情况介绍,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回溯历史。《创新型国家科学传播》呈现一个既清晰又富于条理的画面;不仅局限于介绍政策、机构、场馆等,还重点介绍了创新型国家进行科学传播的理念,以及科学传播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始末;另外,结合当前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创新型国家科学传播》还突出介绍了信息时代新媒体的科学传播等。 本书选取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创新型国家,对他们近年来科学传播的概况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全书分为国别篇和专题篇。国别篇分别从上述国家科学传播的背景、战略和政策、科学传播的主体、科学传播的内容开发、媒体科学传播、科学传播的基础设施、科学传播的公众活动、科学传播的评估等方面介绍情况,总结经验。专题篇则以综述的形式,对各创新型国家科学传播的总体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介绍,包括科学传播主体、科学传播内容开发、媒体科学传播、科学传播基础设施 、科学传播公众活动、科学传播评估等模块。本书内容为编著,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引文出处进行了标注,不存在著作权问题。

作者简介

  王康友,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科协科普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科普研究》主编,曾任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对内实用管理之道》(独立编著,人民出版社,1988)、《竞争时代的管理》(参与编写,人民出版社,1992)、《管理学知识与科技社团管理》(参与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中国科协学》(参与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当代中国丛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参与编写,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中国科协发展战略研究》(参与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参与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第三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2013)》(参与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5)》(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科学·平行2016》(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图书目录

综述
第一节 关于创新型国家的选取
第二节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创新型国家科学传播的特点
第四节 对我国科学传播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上篇 专题篇
第一章 科学传播的主体
第一节 科学家
第二节 政府
第三节 企业
第四节 科技类场馆
第五节 科学媒介中心
第二章 科学传播的内容开发
第一节 科学写作
第二节 图书作品
第三节 影视作品
第四节 展教品
第三章 大众媒体的科学传播
第一节 广播
第二节 报刊
第三节 电视
第四节 网络
第四章 科学传播的基础设施
第一节 科学传播专门机构及其科学传播活动
第二节 实验室
第五章 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活动
第一节 科学节活动
第二节 主题日科学传播活动
第三节 青少年科学传播活动
第四节 特色科学传播活动
第六章 科学传播的评估
第一节 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科学节评估
第三节 科学传播项目评估
第四节 科技博物馆评估
第五节 小结
下篇 国别篇
第七章 美国的科学传播
第一节 科学传播政策环境
第二节 科学传播主体
第三节 科学传播内容开发
第四节 媒体科学传播
第五节 科学传播基础设施
第六节 科学节活动
第八章 英国的科学传播
第一节 科学传播政策
第二节 科学传播主体
第三节 科学传播的基础设施
第四节 大众媒体的科学传播
第五节 公众科学传播活动
第九章 加拿大的科学传播
第一节 科学传播的背景、战略和政策
第二节 科学传播的主体
第三节 科学传播的内容
第四节 科学传播的基础设施
第五节 媒体科学传播
第六节 科学传播的公众活动
第十章 德国的科学传播
第一节 科学传播的背景、战略和政策
第二节 科学传播的主体
第三节 科学传播的内容开发
第四节 媒体科学传播
第五节 科学传播的基础设施
第六节 科学传播的公众活动
第七节 科学传播的评估
第十一章 日本的科学传播
第一节 科学传播政策环境
第二节 科学传播的主体
第三节 科学传播的内容开发
第四节 媒体科学传播
第五节 科学传播的基础设施
第六节 科学馆及科学中心
第七节 科学传播公众活动
第八节 科学传播的评估
第十二章 韩国的科学传播
第一节 韩国科学传播的政策环境
第二节 韩国科学传播的主体
第三节 韩国的科学传播的基础设施
第四节 韩国科学传播的公众活动
第五节 科学传播的内容开发
第十三章 澳大利亚的科学传播
第一节 科学传播的政策
第二节 科学传播的主体
第三节 科学传播人才培养
第四节 科学传播的基础设施
第五节 大众媒体的科学传播
第六节 公众科学传播活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