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前言
卷首献语:一把解读季羡林的钥匙
第一章 齐鲁之子(1911-1929)
一、晚年的生日,已异化为公众节目
二、名号寄托的文化偶像,是北宋那位诗人林逋
三、童年岁月:底层中的底层,穷人中的穷人
四、高中六连冠,四项课外学习,尤其可圈可点
五、失去母爱,寄人篱下,性格渐渐发生裂变
第二章 清华岁月(1930-1934)
六、金榜题名,中文、英文俱隹,而数学一塌糊涂
七、四载清华,只学了一个聋子哑巴德语
八、幸亏有了陈寅恪、朱光潜、吴宓
九、球迷、爱上手球与网球
十、晴空霹雳,人天永相隔,生死两茫茫
十一、借文学之酒杯,浇自家胸中之块垒
十二、所谓“四剑客”,实则文坛四个“愤青”
第三章 留德十年(1935-1945)
十三、天降赴德留学的良机
十四、入哥廷根大学,师从瓦尔德施米特
十五、在梵文、巴利文、英文、德文、阿拉伯文的海洋游泳
十六、一件天大的坏事,从反面成全了他
十七、没有新意,决不写文章
十八、章士钊的这个公子,是值得认真阅读的
十九、夫子自道,留学生涯的N个
第四章 初入北大(1946-1949)
二十、副教授一周转正,创北大历史记录
二十一、季羡林眼中的胡适,胡适眼中的季羡林
二十二、别出机杼,移情比较文学
第五章 学术之梦(1949-1965)
二十三、背负“原罪”的十字架,冼心革面,脱胎换骨
二十四、坚守批判的底线:不违心,不出卖,不跟风
二十五、“自由共道文人笔,是文人不自由。”
二十六、大政治下的小学术
二十七、荒诞借虔诚上演,愈加荒诞
二十八、再论大政治下的小学术
二十九、从《春满燕园》说开去
第六章 炼狱(1966-1977)
三十、“五·二五”大字报,一石击破水中天
三十一、兔死狐悲,对号入座,一哼遗患及其他
三十二、上山、抄家、三大罪证
三十三、选择,理论、方式、地点
三十四、绝处逢生,从派的老君炉捡回一条命
三十五、身在门房,心系《罗摩衍那》
第七章 大器晚成(1978-1991)
三十六、《春归燕园》,始信春恩不私物
三十七、副校长的底牌:朴实之外,什么也没有
三十八、六十七岁,人道老骥伏枥,他值青春勃发
三十九、行万里路,写万里文(国外)
四十、行万里路,写万里文(国内)
四十一、重返哥廷根,似欢欣,实倜怅,似慰藉,实追悔
四十二、学界的“门房”“校工”与“锅炉工”
四十三、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四十四、“至今八十如四十”,进入一生辉煌的冲刺
第八章 鲁殿灵光(-2001)
四十五、旧话重提:《季羡老风景线》
四十六、北大三老,殊途而同归
四十七、在《留德十年》一书里“留了一回学”
四十八、季先生心目中的季先生
四十九、站在胡适之先生的墓前
五十、“乔木,实则是一个正直的人……”
五十一、不能不说的陈寅恪、李长之、臧克家
五十二、光风霁月,渊渟岳峙
五十三、季式幽默,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五十四、生命境界的释放:《清塘荷韵》
五十五、九十述怀:“不是闻鸡起舞,是鸡闻我起舞。”
第九章 宝刀未老(2002-2006.8)
五十六、陶潜和苏轼,相隔千载的心灵感应
五十七、可爱而又可敬的老顽固
五十八、视写作为串联生命本体的红线
五十九、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六十、神完气足,宝刀未老
六十一、医院门外,访客如云
六十二、朝花夕拾,是先生的童心在笑
六十三、追踪觅兴,从中天门一步跃上南天门
六十四、面对稿纸就像耶稣面对宇宙乾坤
第十章 百年回眸(2006.9-2009)
六十五、“我不是儒家,也不是释家!”
六十六、背和诵的表演
六十七、“我们有哲学,但没有思想”
六十八、物无涯,悟有涯
六十九、剪影2007
七十、动感2008
七十一、聚焦2009
七十二、晚年生命之
七十三、季羡林笑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