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走进文本:探究马克思复杂的思想世界
上篇 反思我们理解马克思的态度和方法
重新研究马克思文本的意旨与界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现状、症结与可能的出路
马克思文本研究方法再省思
——一份清理与辨析
任重而道远的马克思文本研究
——一份学术基础的清理
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现实视角”和“问题意识”
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一般图景勾勒
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要突出文本研究的基础性地位?
中篇 马克思重要文本、文献梳理和解读
神性背景下的人生向往与历史观照
——马克思中学文献解读
马克思主义并不拒斥情感和爱
——马克思早期作品《歌之书》解读
复仇与征服
——重构马克思早期作品《乌兰内姆》的故事情节及其人生寓意
Idealismus不是幻想,而是真理”
——马克思“博士论文”解读
再论“犹太人问题”
——重提马克思早期思想演变中的一桩“公案”
“思维着的人”的思索与“愚人船”的命运
——重温马克思“1842-1843年通信”及其意义
关于“巴黎手稿”再研究的一个“路线图”
一段思想因缘的解构
——《神圣家族》的文本学解读
如何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文本学方法及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的运用
经典的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共产党宣言》创作史、传播史新探
《资本论》再研究:文献、思想与当代性
理论史对于理论而言意味着什么?
——从《剩余价值学说史》的写作看马克思如何处理史论关系
马克思为什么没有完成《资本论》的定稿工作?
——1867-1883年间的活动、思想及其意义溯源
下篇 马克思重要思想及其意义辨析和阐释
重新理解马克思与西方文化传统的关系
何为观照和理解世界的“哲学思维”?
——重新探讨马克思思想的起源
何为幸福:“从哲学上进行思考”
唯物史观的阐释方式与论证逻辑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过程与环节
——兼论“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解释的主线和界域
两种唯物主义形态之间的差别与分野
“现实的个人”与“共同体”关系之辨
——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一个重要问题的阐释与论证
“马克思一恩格斯思想关系”再辨析
马克思是“哲学终结论者”吗?
在何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新哲学”?
跋尾 追寻马克思的足迹——游欧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