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总论仿生疏水表面的润滑性

仿生疏水表面的润滑性

仿生疏水表面的润滑性

定 价:¥40.00

作 者: 卢艳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8052177 出版时间: 2019-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仿生疏水表面的润滑性》首先通过化学/电化学耦合的方法制备了铜基仿生荷叶多尺度微纳米级的疏水织构。通过微纳米级结构对仿生疏水的可构性,探讨气体介入液体润滑系统的可控机制。利用润滑剂中气体的含量变化与密度变化的关系,将变密度变化的度量式引人流体动力润滑现象的雷诺控制方程中,从而建立气楔协同润滑下的动压润滑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疏水结构是控制气体的存在形式时气楔协同润滑减阻的关键。其次通过流体动力学仿真,对单尺度微米级织构和多尺度微纳米级结构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及微通道流动的动态气层分布形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尺度微纳米级复合结构的疏水性能显著优于单尺度微米级结构,并且耦合微米级结构为半球形状时将达到的疏水性能。同时,微通道气层分布形态揭示疏水性能直接影响气层稳定在固液界面之间的覆盖率。然后对微纳米级结构的分布密度进行优化设计,将气膜润滑层的表面覆盖率提高到99%。后进行润滑性能实验,验证了仿真的有效性。《仿生疏水表面的润滑性》提出了通过微纳米级疏水织构设计能够控制气体稳定性的设计新概念,并探讨了气体可控性对润滑减阻的机理。

作者简介

  卢艳,女,副教授,任职于武汉科技大学。学习经历:2008/09-2013/12,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直攻博); 2010/08-2011/08 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12/05-2012/08 香港城市大学,机械与生物医学院,访问交流; 2002/09-2006/07,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本科。工作经历: 2016年11月-至今,美国布朗大学,工程学院,博士后; 2016年07月-至今,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副教授; 2014年01月-2016年06月,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讲师;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仿生疏水表面织构
1.2 滑动表面仿生润滑
1.3 织构表面润滑
1.4 仿生疏水表面超润滑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第2章 仿生网格织构的微循环润滑
2.1 引言
2.2 微循环网格织构的设计原理
2.3 微循环仿生网格织构的设计及其表征
2.4 微循环动压润滑模型及其求解算法
2.5 网格织构表面的润滑性能试验
2.6 网格织构表面润滑性能的试验结果
2.7 网格织构表面润滑状态的Stribeck曲线特征描述
本章结论

第3章 表面微循环局域弹流润滑效应研究
3.1 引言
3.2 微循环润滑局域接触变形特征研究
3.3 微循环局域弹流润滑模型
3.4 微循环局域弹流润滑效应的讨论
3.5 基于材料特性的局域弹流润滑实例应用分析
3.6 表面微弹流补偿效应试验
本章结论

第4章 表面微循环润滑局域失效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微循环润滑局域接触热弹性接触变形的特征
4.3 微循环润滑局域接触磨损研究
4.4 局域接触区的磨损模型
4.5 局域磨损失效分析
4.6 粗糙表面局域磨损失效的动态过程
本章结论

第5章 微循环润滑表面网格织构的优化设计研究
5.1 引言
5.2 建立网格织构表面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5.3 优化模型的计算结果
5.4 网格织构表面优化模型的验证
5.5 网格织构表面的参数优化及其讨论
本章结论

第6章 类荷叶多尺度疏水表面的气层润滑效应
6.1 设计制备铜基仿生荷叶的多尺度微纳米级织构
6.2 仿生荷叶多尺度微纳米级结构的测试表征
6.3 微通道疏水织构表面滑动气层动力学及其减阻效应研究
6.4 基于微通道气层减阻润滑性能的表面多尺度微纳米级结构的优化设计
本章结论
结语
附录A 主要符号表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