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建水紫陶:手工艺进程的人类学研究

建水紫陶:手工艺进程的人类学研究

建水紫陶:手工艺进程的人类学研究

定 价:¥108.00

作 者: 马佳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143028 出版时间: 2019-06-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历史脉络铺展开来,将建水紫陶业进程分为了技艺孕育期、工艺诞生及风格成熟期、国家体制下的工艺美术陶生产发展期与当前以生产文化陶为主的转型期。本书认为恰恰是围绕文化的与技艺的二元差异原则,制陶群体构建起了一个紫陶生产制作场域。不同时期、不同的制陶人在形塑与颠覆该场域的过程中,相互间因技艺资本、文化资本、象征资本、社会资本占有量的不同,而进行着互动,从而使建水紫陶工艺得以延续与再造,突出表现为陶器造型与装饰风格随着时代发展而微变。

作者简介

  马佳,2017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社会文化人类学、物质文化研究、传统手工艺。

图书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缘由
  二 相关研究的回顾与述评
  三 研究路径及理论
  四 研究方法
  五 框架内容
章 当前建水紫陶的生产制作及使用概况
  节 进入碗窑村
  第二节 紫陶登场
  第三节 生产地及生产组织类型
  第四节 工艺流程
  第五节 陶器类型及使用
第二章 孕育技艺的粗陶瓦货瓷器业
  节 从蒜臼、瓦擦与腌菜罐说起——粗陶业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昔日的龙窑与青花瓷——曾经辉煌的制瓷业
  第三节 记忆中的临安瓦货——回归谋生之道
第三章 工艺创生与风格成熟
  节 紫陶诞生——细陶烟斗子的发明
  第二节 风格渐成——红陶花瓶的出现及制作
  第三节 日益成熟——红陶汽锅的诞生及演变
第四章 国家体制下的“工艺美术陶”
  节 从陶器社到工艺美术陶厂(1954~1977年)
  第二节 工艺美术陶厂中的“美术陶”生产(1978~2002年)
第五章 泛文化时代的“紫陶”生产制作
  节 制陶人的个人奋斗史(2001~2012年)
  第二节 生产制作文化陶的逻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图目录
图1-1 碗窑村局部村貌
图1-2 碗窑村村落局部图(含部分紫陶制作及销售调查点)
图1-3 建水工艺美术陶厂废墟
图1-4 某企业中紫陶汽锅生产
图1-5 家庭式作坊制陶局部
图1-6 个人工作室局部
图1-7 制泥
图1-8 拉坯
图1-9 书法与绘画
图1-10 刻花与填泥
图1-11 修坯与装窑
图1-12 磨光
图1-13 店中陈列的各类紫陶器
图2-1 瓦擦、腌菜罐与擂臼
图3-1 清晚期紫陶烟斗
图3-2 残帖烟斗(王定一书画)
图3-3 王定一制作的陶印
图3-4 向逢春制作的汽锅
图4-1 1956年入社成员
图4-2 手工拉制汽锅坯体的步骤
图4-3 改良后的紫陶汽锅
图4-4 工艺美术陶厂生活陶与美术陶产量变化趋势
图4-5 90年代工艺美术陶厂生产的部分紫陶产品
图4-6 七头壶
图5-1 过街楼与金火会
图5-2 张师傅装窑与烧窑
图5-3 杨师傅陶器作坊内部平面图
图5-4 杨师傅家亲属关系
图5-5 2003年紫陶茶壶制品
图5-6 2012~2013年紫陶制品
图5-7 浮雕茶壶
图5-8 浮雕汽锅
图5-9 绘画书法师类型对应陶器产品结构
图5-10 建水吹鸡
图5-11 打磨抛光茶壶
图5-12 “文化的”与“技艺的”二元差异关系
图5-13 (拉制)粗陶与(拉制)红陶的差异
图5-14 拉坯师傅与书画师社会地位与身份的差异
图5-15 刻填、烧成、磨光与文化的差异
图5-16 建水紫陶生产制作场域
表目录
表1-1 碗窑村2010年经济数据统计
表4-1 工艺美术陶厂日用陶与美术陶产量
表5-1 建水紫陶主要制作及生产者构成
表5-2 老张师傅家制作一把茶壶的部分费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