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总论社会分层研究:客观与主观的双重维度

社会分层研究:客观与主观的双重维度

社会分层研究:客观与主观的双重维度

定 价:¥78.00

作 者: 秦广强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144537 出版时间: 2019-06-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从客观和主观的双重维度,呈现社会分层流动研究中一系列量化研究的重要发现。以阶级阶层结构、职业地位测量、社会流动率为代表的分析工具是对现实社会分层与不平等状况展开的客观描绘和测量,而阶级阶层意识、“分配公平感”、“群体冲突感”、“流动的影响”等主观维度则涉及公众在不平等结果、意义上的感知与判断,旨在揭示客观社会变迁和社会分化在人们主观认知及价值观上的反映。无论是从学理还是政策实践层面而言,均应注重对客观结构分化与主观认知两方面的研究,使两种研究取向相得益彰、互补互鉴,以获得对于不平等问题更为全面的认识。

作者简介

  秦广强山东聊城人,1985年生,2012年7月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在《社会学研究》、《社会》、《人大学报》、《国外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及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有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著作(含合著)2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纵向课题、横向委托课题、校级课题多项。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分层与流动。

图书目录

章 社会分层研究中的多维视角与多元范式
  节 阶级、地位与职业:相对边界
  第二节 阶级、地位与职业:内在关联
  第三节 分层视角的多维分类与综合框架
  第四节 分层研究的多元理论范式
  第五节 多元范式的理解认知与学术取向
第二章 阶级分析的理论传统与经验测量
  节 古典阶级理论:马克思与韦伯
  第二节 当代阶级理论及阶级结构测量
  第三节 阶级的后果与影响
第三章 新韦伯主义阶级框架:起源与演变、操作与理论
  节 EGP图式的起源与演变
  第二节 EGP图式的理论基础:演变及其论争
  第三节 EGP图式理论基础的终完善
  第四节 延伸思考及EGP图式的“中国化”
第四章 转型社会中的阶层结构与阶级分析
  节 市场转型与阶层结构变迁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阶层结构:几个典型框架
  第三节 权威阶层分类框架——基于工作状况与组织权威
  第四节 阶级分析范式转换:问题与反思
第五章 中国中产阶层的异质性与动态变迁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中产阶层的多元构成及其生成路径
  第三节 中产阶层异质性与变异性的表征:阶层形成的逻辑
  第四节 中产阶层群体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经验分析
  第五节 小结与思考
第六章 工作组织中职业晋升的性别不平等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数据、变量与方法
  第四节 数据分析结果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科学界项目资源分配中的分层
  节 科学界的分层:研究回顾
  第二节 分析模型、数据及变量
  第三节 多层模型及其分析结果
  第四节 小结与政策启示
第八章 主观社会分层研究:意义与议题
  节 主观社会分层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主观社会分层研究的核心议题
第九章 分配观念:理论解释与经验现实
  节 分配观念相关理论解释
  第二节 分配观念经验现实
  第三节 群体与区域差异
  第四节 小结与启示
第十章 阶层意识与地位认同
  节 主观地位认同状况
  第二节 理论解释
  第三节 中产认同为何明显不足?
第十一章 社会流动的主观影响与后果
  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回顾
  第二节 研究设计、数据与分析模型
  第三节 研究发现:代际流动对行为态度的影响
  第四节 代际流动与外群体偏见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