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理论篇
第1章 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意义
第2章 国内外概况
2.1 预警思想
2.2 水资源预警
第3章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3.1 目标与原则
3.1.1 总体目标
3.1.2 基本原则
3.2 地表水预警体系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3.2.1 主要研究内容
3.2.2 研究方法
3.2.3 技术路线
3.3 地下水预警体系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3.3.1 主要研究内容
3.3.2 研究方法
3.3.3 技术路线
3.4 区域预警体系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3.4.1 主要研究内容
3.4.2 研究方法
3.4.3 技术路线
第4章 中型水库预警期为三个月警戒线的确定方法
4.1 用水户用水量及水库损失水量的确定
4.1.1 水库可供水量
4.1.2 城乡生活与工业需水量
4.1.3 农业灌溉需水量
4.1.4 水库渗漏损失水量
4.1.5 水库蒸发损失水量
4.2 警戒线与预警区的确定方法
4.2.1 以农业灌溉为主的水库
4.2.2 以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为主的水库
4.2.3 综合利用水库
4.3 小结
第5章 中型水库预警期为非汛期警戒线与预警区的确定方法
5.1 点警戒线与预警区的确定
5.1.1 用水户需水量及水库损失水量的确定
5.1.2 点警戒线与预警区的确定
5.2 预警过程线与预警区的确定
5.2.1 用水户需水量及水库损失水量的确定
5.2.2 警戒线的划定
5.3 预警方法
5.3.1 静态预警方法
5.3.2 动态预警方法
5.4 小结
第6章 预警期为三个月与非汛期大型水库的预警管理理论
6.1 基本概念
6.1.1 绝对隶属度
6.1.2 相对隶属度
6.2 可变模糊评价模型
6.2.1 相对隶属度模型
6.2.2 可变模糊评价模型
6.3 小结
第7章 大型水库预警期为年的预警管理理论
7.1 预警期的确定
7.2 警戒线与预警区的确定
7.2.1 以农业灌溉为主的水库
7.2.2 以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为主的水库
7.2.3 综合利用水库
7.3 预警方法
7.4 小结
第8章 大型水库预警期为两年的警戒线及预警区的确定方法
8.1 典型年组合的确定
8.1.1 典型年组合的确定
8.1.2 最不利年组合的选择
8.2 预警期为两年的警戒线与预警区的确定
8.2.1 用水户需水量及水库损失水量的确定
8.2.2 预警期初到第二年6月30日警戒线的确定
8.2.3 预警期内第二年7~9月警戒线的确定
8.2.4 预警期内第二年10月到第三年6月警戒线的确定
8.3 考虑防洪影响的警戒线与预警区的确定
8.3.1 预警期初到第二年6月警戒线的确定
8.3.2 第二年7月到第三年6月警戒线的确定
8.4 小结
第9章 地下水位预测模型
9.1 多元回归方法
9.2 地下水位变幅拟合关系
9.2.1 地下水水源地补给量、开采量与地下水位变幅的相关关系
9.2.2 考虑有效降水的多元线性回归拟合
9.3 地下水位预测模型
9.3.1 基于水位变幅的地下水位预测模型
9.3.2 模型参数的物理含义分析
9.4 小结
第10章 地下水位警戒线确定理论与方法
10.1 基本概念
10.1.1 基准水位
10.1.2 地下水位预警
10.1.3 预警期
10.1.4 点预警和过程预警
10.1.5 静态预警与动态预警
10.1.6 静态点预警与动态点预警
10.1.7 动态过程预警
10.2 地下水位警戒线划定的目标及原则
10.2.1 目标
10.2.2 原则
10.3 地下水位警戒线的确定方法
10.4 地下水位预警管理
10.5 小结
第11章 预警期为三个月的地下水位预警方法
11.1 三个月地下水位预警线
11.2 三个月地下水位静态点预警
11.2.1 静态红色警戒线
11.2.2 静态橙色警戒线
11.2.3 静态黄色警戒线
11.3 三个月地下水位动态点预警
11.3.1 动态红色警戒线
11.3.2 动态橙色警戒线
11.3.3 动态黄色警戒线
11.4 三个月地下水位动态点预警管理
11.5 小结
第12章 预警期为非汛期的地下水位预警方法
12.1 非汛期预警方法
12.2 非汛期地下水静态预警管理
12.2.1 警戒线的确定
12.2.2 预警区的确定
12.2.3 非汛期预警管理措施
12.3 非汛期地下水动态预警管理
12.3.1 动态警戒水位与动态警戒开采量
12.3.2 动态水位和动态开采量警戒线计算方法
12.3.3 非汛期动态过程预警管理
12.4 小结
第13章 区域水资源预警理论体系
13.1 区域预警警戒线与预警区的确定
13.1.1 区域预警的基本概念
13.1.2 基于水量的区域预警方法
13.1.3 基于水质水量耦合的区域预警方法
13.2 区域预警供水方案的确定
13.2.1 仅地表水(多水库)供水的区域预警方案
13.2.2 地下水(多水源地)供水的区域预警方案
13.2.3 区域综合供水预警方案
13.3 小结
应用篇
第14章 研究区概况
14.1 研究区域
14.2 自然地理
14.3 水文气象
14.4 社会经济
14.5 水利发展现状
14.5.1 河流情况
14.5.2 主要水利工程
14.6 地下水资源概况
14.6.1 水文地质特点
14.6.2 地下水动态
14.6.3 海水入侵问题
第15章 示范区概况
15.1 乳山市基本情况
15.1.1 自然地理
15.1.2 水文气象
15.1.3 河流水系
15.1.4 水利工程
15.1.5 地质条件
15.1.6 地下水概况
15.2 胶南市基本情况
15.2.1 自然地理
15.2.2 水文气象
15.2.3 河流水系
15.2.4 水利工程
15.2.5 地质条件
15.2.6 地下水水源地概况
第16章 中型水库预警期为三个月警戒线的确定
16.1 乳山市预警期为三个月的预警管理
16.1.1 基本资料
16.1.2 警戒线确定
16.2 胶南市预警期为三个月的预警管理
16.2.1 基本资料
16.2.2 警戒线确定
16.3 小结
第17章 中型水库预警期为非汛期警戒线与预警期的确定
17.1 乳山市预警期为非汛期的预警管理
17.1.1 基本资料
17.1.2 静态点警戒线划定
17.1.3 过程预警线与预警区的确定
17.1.4 预警区的确定
17.1.5 动态预警
17.2 胶南市预警期为非汛期的预警管理
17.2.1 基本资料
17.2.2 静态点警戒线划定
17.2.3 过程警戒线与预警区的确定
17.2.4 预警管理
17.3 小结
第18章 预警期为三个月与非汛期大型水库的预警管理
18.1 大型水库预警期为三个月的预警管理
18.1.1 基本资料
18.1.2 预警期为三个月的警戒线的确定
18.2 大型水库预警期为非汛期的警戒线的确定
18.2.1 基本资料
18.2.2 点警戒线的确定
18.2.3 预警过程线的确定
18.2.4 静态预警管理
18.2.5 动态预警管理
18.3 小结
第19章 大型水库预警期为年的预警管理
19.1 确定预警期
19.1.1 汛期各月需水量计算
19.1.2 确定具体预警期
19.2 警戒线确定
19.3 动态预警管理
19.3.1 不同频率入库径流量分配计算
19.3.2 推求水库蓄水量变化过程
19.3.3 动态预警管理
19.4 小结
第20章 大型水库预警期为两年的警戒线及预警区的确定
20.1 典型年组的选择
20.1.1 实测序列趋势成分分析
20.1.2 计算实测序列统计参数
20.1.3 生成随机序列
20.1.4 频率计算
20.1.5 典型年组的选择
20.2 警戒线的确定
20.2.1 汛期设计径流量推求
20.2.2 警戒线确定
20.3 预警管理
20.3.1 设计年入库径流量分配
20.3.2 推求水库蓄水量变化过程
20.3.3 动态预警管理
20.4 小结
第21章 胶南市地下水水源地水位预测模型
21.1 风河地下水水源地水位预测模型
21.1.1 资料的选择与处理
21.1.2 风河地下水水源地多元线性回归拟合
21.1.3 风河地下水水源地考虑有效降水的回归拟合
21.1.4 基于水位变幅的风河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位预测模型
21.2 王台地下水水源地水位预测模型
21.2.1 资料的选择与处理
21.2.2 王台地下水水源地多元线性回归拟合
21.2.3 王台地下水水源地考虑有效降水的回归拟合
21.2.4 基于水位变幅的王台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位预测模型
21.3 小结
第22章 预警期为三个月的胶南市地下水水源地预警
22.1 风河地下水水源地三个月预警管理
22.1.1 基准水位的确定
22.1.2 计划取水量的确定
22.1.3 不同降水频率的设计代表年选取
22.1.4 风河地下水水源地三个月静态预警管理
22.1.5 风河地下水水源地三个月动态预警管理
22.2 王台地下水水源地三个月预警管理
22.2.1 基准水位的确定
22.2.2 计划取水量的确定
22.2.3 不同降水频率的设计代表年选取
22.2.4 王台地下水水源地三个月静态预警管理
22.2.5 王台地下水水源地三个月动态预警管理
22.3 小结
第23章 预警期为非汛期的胶南市地下水水源地预警
23.1 风河地下水水源地非汛期预警管理
23.1.1 风河地下水水源地非汛期动态点预警管理
23.1.2 风河地下水水源地非汛期动态过程预警管理
23.2 王台地下水水源地非汛期预警管理
23.2.1 王台地下水水源地非汛期动态点预警管理
23.2.2 王台地下水水源地非汛期动态过程预警管理
23.3 小结
第24章 预警期为非汛期的济南市东城区水量预警
24.1 不同频率降水过程的计算
24.2 补给量及损失水量的计算
24.2.1 补给量的计算
24.2.2 损失水量的计算
24.3 预警过程
24.3.1 基于水量的济南市东城区预警方法
24.3.2 基于水质水量耦合的济南市东城区预警方法
24.4 小结
第25章 结论与展望
25.1 结论
25.1.1 地表水预警结论
25.1.2 地下水预警结论
25.1.3 区域水资源预警结论
25.2 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