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从1872年4月30日创刊,到1949年5月27日停刊,长达77年,是中国报坛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的一份报纸。它记录了我国近、现代的许多社会历史信息,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海宁与上海毗邻,有不少人物及组织在上海活动,在《申报》中留下了他们的踪影。前有嘉兴档案馆自1993年至2004年组织人员,经过11年的查阅整理,完成了《嘉兴史料》10册的编辑出版工作。虽在该书中也有海宁史料的收入,但与《申报》中所载海宁史料相差甚远。2016年初,海宁市史志办组建《(申报>中的海宁》整理组,对《申报》中所载海宁史料,重新整理。根据海宁几个镇区的特点,分设“海宁”“硖石”“盐官”“长安”“许村”“斜桥”“袁花”等7个关键词进行搜集,至2018年初搜集工作完成,集得文字数百万。新搜集到的一些史料更正了历史的误传,对海宁历史发展的研究有着极其珍贵的价值。搜集工作完成后,自2018年起启动梳理点校工作。自2019年起,分4年时间将资料全部整理出版。今将发凡起例说明如下:1.该书为资料性汇编集,凡涉及海宁的事件均收入,人物史料拟另行编辑。2.收集范围起自1872年4月30日,迄于1949年5月27日停刊,分四辑出版。第一辑1872年4月30至1911年12月31日止。第二辑1912年1月1日至1925年12月31日止。第三辑1926年1月1日至1936年12月31日。第四辑1937年1月1日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止。3.收集过程中力求资料的翔实性、完整性,每个事件选取涉及海宁的内容,与海宁无关的事例原则上删去,并用……标明。4.为保持史料的历史原貌,原文中统治阶级对中国共产党、农民运动的蔑称不作文字处理,请读者辨明。5.排版采用横排简体,原文中的繁、异体字,除部分人名、地名保留外,均改为简体字。原文中对尊称、尊号的空格一律取消,按序排列。6.原文标题沿用,无标题的由编者据内容添加,用[]标注,以示区别。7.为保持文章的时代性,文中条目中的排序,均以“一”表示;文中地名“袁花”也有作“袁化”,乡俗有之,从其旧,不作更改。8.鉴于当时的印刷条件,对原文中缺字用“口”表示,错字用[]括注更正。9.为方便读者查阅原文,每条史料标注史料出处。首条是上海书店影印《申报》的册数与页数及公历年份,如“1872年5月28日第4、5版(1)90至91页”,即该文在“1872年5月28日第4、5两版内,而收入在影印本第1册,第90至91页内”;第二条用中文所标年份及号数,是原报上的农历年份和报刊续号,原文报刊连续号有误之处不作更改,文下进行注释说明,如有增刊另编版号,则用“增××版”字区别之。10.1912年前文中所涉数字用中文者,不作更改。1912年起,文中所用数字,一律改为阿拉伯数字。11.由于水平有限,编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及不妥之处,还请读者逐一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