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i)
前言 (iii)
第一章 天地之中华夏源 (1)
第一节 嵩山与天地之中 (1)
一、嵩山的自然环境 (1)
二、天地之中 (5)
第二节 华夏源——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与核心 (7)
第三节 考古学与文明探源 (10)
第二章 中华“华源”华阳城 (13)
第一节 走进华阳城 (13)
第二节 中原战城的故事 (14)
第三节 护城河中的战争 (17)
第四节 两块仰韶陶片发现之后 (20)
第五节 黄帝文化的脉动 (24)
第六节 探秘华阳城 追寻华文化 (26)
第三章 荒古可稽的中华古人类 (28)
第一节 从混沌中走来的中华古人类 (28)
第二节 灵井泉边的“许昌人” (31)
一、40年的苦苦等待 (32)
二、深厚的文化地层 (32)
三、大脑袋的“许昌人” (34)
四、制造工具与猎获动物 (37)
五、许昌“灵鸟” (40)
第三节 洞穴居址与旷野遗址 (41)
一、洞穴居址 (41)
二、旷野遗址 (44)
第四节 古人类解读 (48)
第四章 一万年的新密李家沟遗存 (50)
第一节 李家沟遗址的文化内涵 (50)
第二节 李家沟文化之研究 (53)
第五章 兴起农耕的裴李岗文化 (58)
第一节 发现裴李岗 (58)
第二节 走向农业革命 (60)
一、裴李岗类型 (62)
二、贾湖类型 (65)
第三节 贾湖人的文化生活 (67)
第四节 繁荣的农业和畜牧业经济 (70)
第六章 大河村文化的文明孕育与起源 (75)
第一节 大河村文化类型与重要遗址 (75)
一、大河村类型 (75)
二、阎村类型 (81)
第二节 大河村文化的考古学地位 (84)
第三节 文明的萌发与初步形成 (86)
第七章 大河村文化的兴盛与繁荣 (89)
第一节 农业经济与丝绸纺织 (89)
第二节 彩陶文化闪烁的文明光芒 (92)
一、彩陶古易 (93)
二、天文历法成就 (98)
三、社会变革的写真——“鹳鱼石斧图” (101)
四、象形文字的出现 (102)
第三节 简朴务实之风与强大的社会公权 (106)
第八章 最早的版块夯筑城墙 (109)
第一节 环壕聚落 (109)
一、尚岗杨遗址 (109)
二、汪沟遗址 (111)
第二节 时尚住宅——陶房 (113)
第三节 社会分层分化和暴力现象 (121)
第四节 西山城址——文明社会的实物标志 (124)
第九章 大河村文化的社会生活状况 (131)
第一节 适宜栖居的自然环境 (131)
第二节 初具“中国”特色的经济文化 (132)
第三节 父权社会的形成与早期文明的萌发 (137)
第十章 华夏根基:王城岗文化 (141)
第一节 华夏文化的贯通与融合 (141)
一、大河村五期 (142)
二、王城岗类型 (144)
第二节 重要遗址 (城址)介绍 (148)
一、博爱西金城城址 (148)
二、郾城郝家台城址 (150)
三、新密古城寨城址 (150)
四、温县徐堡城址 (153)
五、平顶山蒲城店龙山城址 (153)
六、汝州煤山遗址 (153)
七、登封王城岗遗址 (155)
第三节 古国辉映 竞彩华夏 (158)
第四节 传承、变革与发展 (163)
第十一章 周边文明起源及其发展 (165)
第一节 庙底沟文化与陶寺文化 (166)
一、庙底沟文化 (166)
二、马家窑文化 (170)
三、陶寺文化 (172)
四、石峁文化 (175)
第二节 红山文化——坛、庙、冢 (177)
第三节 崧泽—良渚文化 (182)
一、崧泽文化 (182)
二、良渚文化 (184)
第四节 屈家岭—石家河文化 (190)
一、屈家岭文化 (190)
二、石家河文化 (192)
第五节 大汶口—龙山文化 (196)
一、大汶口文化 (196)
二、龙山文化 (199)
第六节 中原文化的引领、融合与辐射 (202)
第十二章 夏文化的中国模式 (206)
第一节 夏文化的探索与研究 (206)
一、疑古思潮下的夏史体系 (207)
二、夏文化的考古学探索 (208)
第二节 王城岗文化晚期 (209)
一、王城岗城址 (210)
二、王城岗文化晚期——王国文明的开始 (211)
第三节 新砦文化 (212)
一、新砦城址 (213)
二、文化特征 (217)
三、重要遗址 (218)
第四节 二里头文化 (222)
一、鼎盛之都——二里头遗址 (223)
二、文化特征 (233)
第五节 二里头时期的其他诸城 (234)
一、望京楼夏代城址 (235)
二、大师姑城址 (236)
三、东赵城址 (238)
四、蒲城店二里头文化城址 (241)
第六节 夏文化的考古学观察 (241)
第十三章 夏代人的社会与生活 (245)
第一节 国家肇始中的王权 (245)
一、城址上的王权 (245)
二、礼制中的王权 (247)
第二节 祭祀、宗教、信仰 (249)
第三节 社会阶层与生活百态 (254)
第四节 繁荣的夏代百工 (257)
第十四章 夏王国的近邻 (263)
第一节 岳石文化 (263)
第二节 朱开沟文化与夏家店下层文化 (265)
一、朱开沟文化 (265)
二、夏家店下层文化 (267)
第三节 齐家文化与四坝文化 (270)
一、齐家文化 (270)
二、四坝文化 (273)
第十五章 郑州商城与二里冈文化 (275)
第一节 二里冈文化 (276)
第二节 商代早期王都 (278)
一、亳都——郑州商城 (278)
二、西亳——偃师商城 (282)
三、早商两都的特点 (285)
第三节 商代早期其他诸城 (286)
一、新郑望京楼早商城址 (287)
二、府城商城 (288)
三、辉县孟庄城址 (289)
四、垣曲商城 (289)
五、东下冯城址 (291)
六、盘龙城商代古城 (292)
七、早商城址的功能与作用 (293)
第十六章 定鼎中原的商王国 (295)
第一节 张寨南街铜器坑 (295)
第二节 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铜器坑 (297)
第三节 南顺城街铜器坑 (300)
第四节 国之大典 定鼎中原 (304)
第十七章 郑州小双桥与洹北大邑商 (309)
第一节 中商文化 (309)
第二节 中商王都 (311)
一、小双桥遗址 (311)
二、洹北商城 (315)
第十八章 殷墟与甲骨文 (319)
第一节 晚商文化 (319)
第二节 恢宏壮观的商代晚期王都——殷墟 (321)
第三节 神秘的甲骨 (323)
一、治病良药 (324)
二、占卜工具 (325)
三、文字载体 (327)
第四节 殷墟大墓 (330)
一、王者之墓 (330)
二、妇好大墓 (334)
第五节 商文化的考古学观察 (338)
第十九章 商代的社会生活 (341)
第一节 强权的商王朝国家体系 (341)
一、强大政权组织体系 (341)
二、流传万世的礼制思想 (344)
第二节 迷信且好祭祀的商人 (345)
第三节 等级下的社会形态 (347)
第四节 繁荣的商代工坊 (352)
第二十章 商王朝的四方邻居 (360)
第一节 李家崖文化 (360)
第二节 三星堆文化 (362)
第三节 吴城文化 (365)
第二十一章 何尊铭的“中国”情结 (368)
第一节 何尊与中国 (368)
第二节 何谓中国 (370)
第三节 何为中国 (371)
第二十二章 结语 (374)
一、华文化的概念 (374)
二、华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历史地位 (376)
三、华族问题 (379)
四、关于彩陶古易 (380)
五、“三河”之地的考古学实践 (381)
六、华文化研究的期待 (383)
参考书目 (386)
后记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