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当代对其作者和成书年代有颇多争议,多数学者认为成书于孔子、墨翟之后,不晚于庄子,即在战国中前期。其书非老子亲著,但基本上保留了老子的学说,其中也夹杂有后人的文句。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与孔子大致同时代,生卒年不详。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曾做周朝藏书室中管理图书的史官。《老子》中《道经》在前,分三十七章;《德经》在后,分四十四章,共八十一章。各章从不同角度围绕“道”展开论述。文句长短不一,多有对偶句,以古音读之,大致和韵。《老子》先把一道一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质。书中还包含极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间万事万物存在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并由此树立了一个辩证法体系,对历代思想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对中国文学、政治、军事等方面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庄子》又称《南华经》,古代哲学著作,庄周及其后学者所撰。《庄子》一书成书具体年代不详,为先秦古籍。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号南华仙人。生卒年月不详,战国时期睢阳蒙县人。曾做蒙地管漆园的小吏,后厌恶仕途,隐居著书。庄子反对儒、墨两派,推崇老子学说。所著《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在宇宙观、认识论和人生观等方面,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观点。后世把老子和庄子并称一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也成为一老庄哲学~。目前所传《庄子》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界限比较明确、严格,自成一体,是庄子自著,其中《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三篇能集中体现庄子的哲学思想5外篇和杂篇大多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庄子》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全书以内篇为核心,自成体系。《庄子》与《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由于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子》也成为人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之一。同时,它在中国文学史和自然科学发展史上也有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