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张履祥理学伦理思想
一、人伦道德缘起论
(一)“天地间,只是一个太极而已”
(二)“儒者之学本天”
二、“无不善”的人性论思想
(一)“人之性无不善”
(二)“性相近,习相远”
(三)心性一体
三、“清儒中辟王学的第一人”
(一)摒弃姚江之教
(二)“重振儒风”
(三)“古之学者以实行,今之学者以空言”,即重在实行
四、“儒者之学,修身为本”
(一)“智愚贤不肖之异……无非自者”
(二)“养生”与“公其身”
五、“立身四要:曰爱,曰敬,曰勤,曰俭”
(一)“三纲五常,礼之大体
六、内外结合的“敬义夹持”的修养功夫
(一)“敬义夹持”的思想渊源
(二)择善而固执之已矣,所谓“集义”也
(三)“以敬自持,使心有主宰”
七、“自箴”
第二章 陆世仪理学伦理思想
一、摒弃王学,倡行务实学风
(一)“理学之书,为立身根本”
(二)摒弃王学,倡行务实学风
(三)推崇儒者,力推圣人之道
二、理学人伦道德思想
(一)缘起于“理”的道德本体论
(二)“性原无二”
第三章 陆陇其理学伦理思想
一、“夫太极者万理之总名也”
(一)宇宙太极本原论
(二)“理不离乎气,亦不杂乎气”
二、“明不亡于寇盗,不亡于朋党,而亡于学术”
(一)明亡于学术
(二)明亡于“异端曲学”
三、“明亡流弊非阳明之过也,学阳明之过耳”
(一)“明亡流弊非阳明之过也”
(二)“明亡流弊……学阳明之过耳”
四、“仁义礼智,皆在心,皆发出在外”
(一)“仁义礼智……皆发出在外”
(二)“仁义礼智,各有体用”
五、“仁义之切于人而不可不求”
(一)“这仁不是别物,就是人的心”
(二)“这义不是别物,就是人的路”
六、“人到了器的地位,便是天地间一个有用之人了”
(一)“这个器字亦是最难得的”
(二)“天下有一种人,全不知道自己差了”
七、“缘《大学》一书是初学人德之门”的修身论
(一)“要知我这个身关系甚重”
(二)“修身……莫难于身与物接”
第四章 李光地理学伦理思想
一、道德本体论
(一)“理”本体说
(二)“元亨利贞为仁义礼智,是由天以之人”
二、“圣门言性,皆以人性而言也”的人性论思想
(一)“孟子之言性善,皆以在人者为言也”
(二)“人性皆善,非日性善也”
三、“修身为本”的道德修养思想
(一)“正心修身”
(二)“学未有不自志始者也”
第五章 曾国藩理学伦理思想
一、早年志学
(一)为学志在一个“勤”字
(二)为学志在一个“恒”字
(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四)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
二、清一代“理学名儒”
(一)“格者,即物而穷其理也”的格物致知论
(二)尊德性道问学一体说
三、立志由内圣开外王之道
(一)“圣人气象”的内圣之学
(二)由内圣开外王之道
四、“礼治”思想
(一)“……治国、平天下,则一秉乎礼”
(二)“人无不出于学,学无不衷于礼也”
五、“讲求诚正修齐之道”
(一)“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
(二)“不著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
附录1
附录2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