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观艺术类型与风格层面,通过推导及实证研究,作者提出了东西方园林景观构建的两大范式,即“洲屿”以及“剧场”两大母题。通过进一步论证,得到了风格演进也能成为“时尚”生产工具的结论。从宏观角度提出了景观艺术形式权力表征的两类秩序:轴线对称结构与环状叠合结构,认为两者具有恒常性;从感知角度提出“静态画面感知”“动态影像感知”“戏剧性情节感知”的由低到高的感知等级阶梯。作者提出了“图式·法式·形式”的景观生成规律,认为理想的景观图式属于设计哲学与设计创意的形而上的理论层面,景观营造法式属于技术支撑的形而中的技术层面,景观艺术形式属于呈现与寓意的形而下表征层面;从艺术史的“典范现象”研究出发,基于“案例与图解”的视角对“景观美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社会学理论、景观行为学理论和景观文化学理论”共5个层面进行了景观艺术形式的本体解读,而且认为在古今中外文化的整合过程中,景观形式的创造与思想传达以及艺术主张的表现等方面均体现出不同文化圈层间的融合性特质,即在景观形式表达的材料、手段、技术以及文化历史、美学取向等方面走向了共同的艺术意志。更为关键的是,作者从艺术学的角度对景观的艺术形式予以比较深入系统的探讨,能够运用较新的视角、丰富的材料和合理的研究方法展开研究,在本领域的研究中具有较好的独立见解和一些创新性观点,对于景观设计乃至整个设计学的研究都具有积极意义和一定的应用价值。作者即从三个视角切人景观艺术形式研究本体,即研究对象的内涵,包括概念、基本形制;研究对象外在显性的“类型与风格”问题,以确立分析的脉络;研究宏观的艺术形式与其发生的“意义层”与“形相层”,给出了学理性比较纯粹的论述。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从设计方法论的意义上来审视传统与域外景观艺术的形式生成问题,采用多维度学科交叉的宏观性艺术研究方法,从艺术形式的形相、功能、结构与意义这四大维度来综合地探究其形式生成的内在动因与机制,并提倡一种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思路。这对于目前我国城乡景观建设、设计人才队伍的培养,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实际应用价值和丰富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