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黄河河情咨询及跟踪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河情跟踪研究、黄河上游洪水特点及对宁蒙河道冲淤演变的作用、典型支流下垫面变化特点及对中游暴雨洪水减水减沙的作用、汛期小浪底水库高含沙中常洪水调控运用方式、内蒙古及下游典型河段河势演变特点。同时,安排了有关小浪底水库、下游河道、宁蒙河段有关方案的水动力学数学模型、水文学模型的方案计算和分析工作。(1)系统分析了2012运用年i门峡库区(包括小北干流)、小浪底库区、黄河下游等重点河段的河床演变特点及排洪能力的变化。通过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河龙区间)汛期降雨一径流、径流一泥沙关系的分析,阐明了近年来降雨一径流一泥沙关系的变化特点。(2)2012年汛期黄河上游降雨多、洪量大,兰州站出现洪峰3670m3/s的较大流量洪水过程,下河沿站日均流量超过2000m3/s的洪水历时两个多月,为近20多年来少有的丰水年份,在长时间中水流量作用下,宁蒙河道发生了强烈的冲淤调整。为此,重点对洪水期宁蒙河道河床冲淤情况及河道排洪能力进行了分析。本次洪水的发生为深化认识上游河段调水调沙作用及宁蒙河道防洪减淤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3)2012年7月21日及7月27-28日,黄河中游产生了洪峰流量分别为4450m3/s和10600m3/s的洪水过程,但大含沙量仅分别为73kg/m3和275kg/m3。基于近期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与淤地坝建设、生态修复与封禁治理等大规模下垫面治理现状,初步分析了皇甫川、佳芦河等典型支流洪水泥沙特性变化、暴雨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4)在现状地形(2012年汛后)边界条件下,选用“96·8”洪水、“88·8”典型高含沙中常洪水,分析了小浪底水库不同调控运用方式对库区冲淤变化、出库水沙过程及下游河道冲淤演变的影响。从水库、河道泥沙联合调度实现更好减淤效果的角度,提出小浪底水库2013年对高含沙中常洪水调控运用的建议。(5)在2012年汛期较大的洪水过程中,宁蒙河段河势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三湖河口到头道拐河段有5处出现“裁弯取直”。另外,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下游九堡一夹河滩河段畸形河湾(王庵、古城、常堤,2003-2006年)时有发生,2007-2011年间“韦滩”畸形河湾持续发展,但在伊洛河口一花园口河段,近年来河势趋直、下挫现象较为明显,尤其花园口控导工程也几近“脱河”,对此也进行了相应的跟踪研究。初步阐明了不同类型洪水对宁蒙河道的冲淤演变作用、水土保持措施对典型支流下垫面的改变及其对2012年中游暴雨洪水的减水减沙作用、小浪底水库调控高含沙中常洪水的较优运用方式、2012年洪水期宁蒙河道和黄河下游河势演变特点等,为上游大型水库和小浪底水库调控运用、中游水土保持治理等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