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基坦斯基是维也纳首屈一指的病理学大师,1846年出版《病理解剖学手册》时,他已经在维也纳大学当了十五年教授,解剖过的尸体不下一万具。维也纳医生们若是对某个病理解剖话题有争议,仲裁必定是罗基坦斯基。所以这部书的出版是医学界翘首以待的大事件。 不料书刚刚出来,就有人在医学杂志上发表尖锐批评。批评的人名叫菲尔绍,是个刚毕业两三年的年轻医生,罗基坦斯基从没听说过此人名字,但他还是按照批评意见做了验证。验证之下,他发现此人的批评确实击中了自己书中的致命缺陷。罗基坦斯基因此召回已经卖出的书,承诺以修改本作为补偿。 菲尔绍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医学界。 维萨里倡导实地观察做研究,这让人体解剖学很快臻于完美,但这是说在肉眼可见的范围之内。倘若人间没有出现显微镜,大家或许也就因此感到满足,认为人类对于自己的身体,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菲尔绍的细胞病理学打破了这个幻象。 罗基坦斯基确实是病理解剖学权威,但他毕生只熟悉肉眼观察,却一直忽略显微镜的作用。菲尔绍能发现罗基坦斯基理论中的错误,则正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显微观察,于是让医学研究越过大体解剖时代,进入微观水平。 医学界由是吃惊地发现,之前的解剖学,看到的只是皮毛。要了解机体的运行原理、疾病的演化规律、药物的作用方式,不能停步于所谓整体,而是要深入到细胞水平,甚至是亚细胞水平,也就是要了解构成细胞的所有具体结构。 那以后,一切医学研究都再也离不开细胞概念。激素在细胞内合成,然后排放到血液里;神经冲动传导,靠的是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血液让我们生存,因为红细胞能携带氧气;所谓癌症,只不过是自身细胞生长失控;青霉素能杀jun,是因为它能破坏细jun的细胞壁…… 从菲尔绍开始,人们终于知道:生命的本质在于细胞的运作,研究医学,其实就是研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