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1911年8月~2009年7月),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东方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吐火罗文、巴利文等12种语言。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后留学德国,归国后创办北大东语系,历任北京大学东语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聊城大学名誉校长等,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季羡林治学领域广泛,著作等身,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有多篇作品脍灸人口、流传于世。季羡林提出的许多观点,如对文化宏观的定义,四大文化体系的观点,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观点,他对东方独有的“天人合一”理念的“新解”,关于处理好三个关系才能实现和谐的观点,等等,其正确性已经或者正在为历史所证实。梁志刚:1945年生,1969年毕业于北大东语系,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学生。现任北京市教育学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研究会顾问,曾任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司长,中国档案学会第四、五、六届理事会理事,退休后一直从事季羡林文化研究、整理工作,同时进行《中共中央文集选集(1949.10—1966.5)》的编辑工作。主要著作有《季羡林大传三部曲》《人中麟凤季羨林》《我的老师季羨林》《季羡林的朋友圈》《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文集》《季羡林谈义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乐读国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