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与思想的记录,共二十篇,约一万二千字,成书于战国时期。今本《论语:》是东汉学者郑玄综合多种版本编辑而成的。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鲁国人。《论语》集中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体现了他的思想,全文采用语录体,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其相互之间的谈论。章节简短,每件事自成一段,既不前后相属,亦无长篇大论,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二十篇的标题均取自每篇首章的两三个字,并无实际意义。《论语》内容广博,涉及政治、教育、礼仪、经济、文学、天道观、认识论等多个方面。虽然如此,《论语》的基本内容还是孔子的伦理思想。孔子博学多才,教学生“六艺”,但更重视人格的培养,他认为“仁”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必备的品德。在《论语》中,孔子的伦理思想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仁”,而“礼”则是贯彻“仁”的具体措施和手段。除了“仁”和“礼”的思想,《论语》中对孔子的认识论观点、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政治哲学以及中庸思想都有所述及。《论语》成书以来一直受到世人的重视。在汉代,《论语》被视为辅翼《五经》的“传”或“记”,西汉文帝时将其列入学宫,东汉时被尊为经,位列“七经”之一。东汉赵岐曾说:“《论语》者,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也”。至宋代,朱熹对《论语》极为推崇,他曾这样说:“F今欲直得圣人本意不差,未须理会经,先于《论语》《孟子》中专意看他。”不仅如此,朱熹还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连同《孟子》合为“四书”,自此《论语》更加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尊崇,它不但是士人必读之书,还是统治者言行的标准。《论语》一书体现的思想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和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等,都起了重要作用。由于《论语》内容博大精深、语言简练朴实、含蓄生动,至今仍有较大的价值。它不仅是研究孔子、孔门弟子和早期儒家思想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的重要典籍,因此它的推广和流传,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