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交际的语用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以“三方交际”为研究对象,基本出发点是:Austin(1962)和Searle(1969)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Brown&Levinson 1978/1987)的面子理论等经典的语用学理论大多以“说话者一听者”的两方框架为交际原型,没有充分考虑其他在场者对话语交际行为的影响,而事实上,不同类型的第三方交际者在不同程度上参与话语的设计和理解,影响、制约着三方交际中的信息传递和关系建构。基于这一理念,该书对两方听者的话语角色类型、三方交际的分类、三方群体中的联盟和三方交际行为结构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建构了三方交际的听者角色分类模型、参与度模型、互动关系模型和涵盖排除模型等,并以《红楼梦》中的三方会话为语料,修正了Clark&Schaefer (1992)的交际责任理论和Brown&Levinson(1987)的面子理论,从而提出三方交际责任理论和三方交际面子理论,尝试在汉语语境下推动西方语用学理论的本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