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是当代社会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主体。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任务。中小学阶段是公民意识生成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时期,也是公民意识教育的关键时期。对中小学生开展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强化他们的公民行为,是事关全局和谋划长远的大事。明确中小学生公民意识及培养的相关概念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中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研究》在对公民的概念进行历时性梳理之后,指出“公民”的本质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主体,公民意识实质上反映的是公民对其身份的自觉认同,即对自我和他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自觉认识。在此基础上,分析公民意识的要素构成,围绕基础层面、核心层面、外显层面及衍生层面来对其结构进行解读,指出公民意识核心要素为:公民身份意识、公民权利意识、公民义务意识和公民参与意识。中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基本内容就是围绕这几方面展开的。中小学生公民意识的内在结构、形成机理和形成特征是开展培养活动必须要明确的问题。中小学生公民意识由公民认知、公民情感、公民意志、公民行为构成;其形成的机理可归纳为:需要一驱动机理、情感一引导机理、实践一强化机理以及影响一制约机理;其形成具有阶段性、复杂性、个体差异性和可引导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