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我们向历史要什么? / 001
为什么是“我们的中国”? / 003
我们应以何种方式与传统文化对话? / 010
窥见中华文化深远的“镜中世界” /016
如何有效继承与转化民间文学传统? /023
中国为何缺少“作家中的作家”? /030
写一部体现东方文化和哲学的小说,是可能的吗? /033
百年新诗:到了改换命名的时候了? /039
网络文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文学? /042
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已经过时了吗? /046
我们向历史要什么? /052
何谓源初意义上的文化江南? /055
第二章 文学如何直面时代现实? /061
中国文学的主流审美,从“魔幻”回到了“现实” /063
当代文学:有大作无大师? /067
如何让文学与科学之间,发生绚烂的碰撞对接? /071
在时代思想前沿,书写“城与乡” /075
文学如何直面时代现实? /081
小说创作:如何打开隐身于“景”之后的“象”? /087
当代小说:肉感多了,骨感少了,从社会思潮里消失了? /093
中国小说:文体创新,如何可能? /100
长篇小说:不因时代表达湮没了具体的人 /105
生态小说:如何走出有生态无小说的窘境? /108
是什么制约了小小说的发展? /114
非虚构写作:如何突破限制,成就经典? /120
通俗文学:能给纯文学提供更新和突围的途径? /125
影视剧改编,有多少需要依赖小说家? /129
媒介融合生态下,文艺评论何为? /132
新媒体时代,怎样写出专栏新气象? /138
第三章 中国故事与青年写作 /141
青年文学:颠覆,还是回到传统? /143
中国故事与青年写作 /146
“70 后”作家:“十字路口”的希冀与彷徨 /149
很个人,又如何大众化? /153
争议“80 后”:我有人气,你奈我何? /157
有辨识度,又如何避免同质化? /162
“80 后”办杂志:与坚守文学理想矛盾吗? /167
“90 后”:当“颜值”成了出版卖点,“我”与世界差了什么? /175
年轻一代写作:故事将大于文学的概念? 179
第四章 如何把启蒙变成一种生活态度? /183
启蒙先启自己,新民先新个人 /185
如何把启蒙变成一种生活态度? /192
重温“五四”,找回我们失落已久的魂 /198
大师,何以为“大师”? /204
《新青年》创刊一百周年:鲁迅,还是胡适? /208
谈论鲁迅时,我们该谈些什么? /214
今天,我们怎样读胡适? /217
知识分子社会关怀,需致之开阔和远大 /220
第五章 中国文学到了重新确立坐标的时刻? /223
莫言获奖:如何推动中国文学融入世界? /225
中国文学正在疾步走向世界? /231
当有一天,西方作家坦承受到了中国文学的影响 /237
汤显祖的世界影响要超过莎士比亚? /243
中国文学到了重新确立坐标的时刻? /249
假如鲁迅不懂翻译 /252
翻译“文学”,还是翻译“中国”? /256
第六章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影响衰退了吗? /263
后苏联时代,你应该知道的俄罗斯文学 /265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影响衰退了吗? /277
白银时代:像艺术家那样生活,像人一样去创作 /281
乌克兰文学:在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摆荡 /294
巴西文学:在“未来之国”,遥望“河的第三条岸” /299
后 记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