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编 / 001
1977—1983:文学空间再认识 / 003
“1985”:文学史的傲慢
——从被遗忘的三篇小说谈起 / 019
“光明”如何成全“创伤”
——80 年代初的文学叙事策略兼及文学史的“理所当然” / 033
陶正是谁? / 046
当我们庆幸先锋文学没被历史抹去 / 063
知识分子的困境与书写尴尬 / 069
艰难的“时代性”
——从《收获》“青年作家小说专辑”说开去 / 080
有关“斗争”的反讽
——90 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及批评的几个问题 / 090
文学的“情义”及其可能 / 099
重拾可被亲近的文学传统 / 105
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文学 / 110
地方性经验、底层与成长的青年性
——2016 年中篇小说印象 / 113
微缩景观或社会寓言
——2016 年吉林省中、短篇小说综论 / 122
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2017 年吉林省短篇小说一瞥 / 127
下 编 / 131
写给“我们”的密信
——读《朝霞》 / 133
抵达故乡,我即胜利?
——读《生命册》 / 137
放下屠刀未必立地成佛
——漫谈张炜 / 148
小说的“超度”
——田耳论 / 155
生为女人
——盛可以论 / 165
将爱情刺伤成诗
——金仁顺论 / 178
在羞于谈论理想的时代谈论理想
——从刘建东小说集《黑眼睛》说开去 / 183
我选择相信南京街头哭泣的少女或量子物理
——黄孝阳论 / 194
大厂守灵人与性的悖论
——读鬼金《用眼泪,作成狮子的纵发》 / 205
“马小军”的人生道路
——石一枫论 / 211
寻找“身份”的证词
——王小王论 / 218
旧梦重圆:青年的突围或狡黠
——从《茧》看张悦然的创作 / 226
眺望在成人世界的门槛
——周嘉宁论 / 237
一个保守主义者的冒险
——双雪涛论 / 248
时间的限度与现实之痛
——文珍小说集《气味之城》 / 256
以“冰封者”打开记忆之城
——侯磊论 / 262
市井即江湖
——常小琥论 / 267
无处安放的肉身
——宋小词论 / 275
谁是沈东武?
——读魏思孝《沈东武》 / 284
后 记 /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