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利用调查是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方式方法,是评估社会进步、民生福祉改善的重要手段。2008年国家统计局首次开展了时间利用调查,获取了我国居民时间利用数据。时隔十年,居民生活方式、时间分配及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面反映民生发展现状,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统计依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在北京、河北、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河南、广东、四川、云南和甘肃11个省(市)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为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现将本次调查的汇总结果编辑出版,有关情况说明如下:《时间都去哪儿了:2018年中国时间利用调查统计数据》包括六个章节。分别是调查人口基本特征、主要活动情况、综合分类活动情况、互联网使用情况、分地区主要活动数据、分地区综合分类活动数据。为保证调查的国际可比,并与2008年首次时间利用调查结果可比,国家统计局参照联合国相关标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用于本次调查的活动分类,包括20种活动类别(见附录)。综合分类活动将20种活动划分为SNA生产活动(有酬劳动)、非SNA生产活动(无酬劳动)和非生产性活动,每种活动均包含与之相关的交通活动。其中SNA生产活动(有酬劳动)包括就业/工作、家庭生产经营活动。非SNA生产活动(无酬劳动)包括家务劳动、陪伴照料孩子生活、护送辅导孩子学习、陪伴照料成年家人、购买商品或服务、公益活动。非生产性活动包括学习培训、自由时间、个人活动;其中,自由时间包括健身锻炼、听广播/音乐、看电视、阅读书报期刊(含电子介质)、休闲娱乐、社会交往;个人活动包括睡眠休息、个人卫生护理、用餐或其它饮食、看病就医。《时间都去哪儿了:2018年中国时间利用调查统计数据》汇总指标计算方法:(一)平均时间:用于某类活动的全部时间总和除以全部调查对象人数。对工作日和休息日数据分别按5/7和2/7加权汇总得出全部调查对象一天的平均时间。单位:分钟。(二)参与者平均时间:用于某类活动的全部时间总和除以参与者人数。对工作日和休息日数据分别按5/7和2/7加权汇总得出某类活动的参与者平均时间。单位:分钟。(三)活动参与率:参与某类活动的人数(参与者人数)除以全部调查对象人数。对工作日和休息日数据分别按5/7和2/7加权汇总得出某类活动的参与率。单位:%。四、本资料中所有指标值均为各时段主要活动的汇总结果,不包括同时发生的其他活动。汇总结果未进行人口加权。表名中“合计”表示一周中任意一天的平均水平,为对工作日和休息日分别按5/7和2/7加权处理结果;“工作日”和“休息日”分别表示工作日和休息日每天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