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意识
第二节 话语理论及其方法要点
第三节 研究说明与内容安排
第二章 法治中国的历史节点
第一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法治内涵
第二节 《中共中央关于坚决保证刑法、刑事诉讼法切实实施的指示》的法治内涵
第三节 党的十五大报告的法治意义
第四节 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的法治内涵
第五节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法治内涵
第三章 法治的中国性及其影响
第一节 引言:法治的中国性
第二节 关键词“现代化”的词义及其使用
第三节 关键词“发展”的词义及其使用
第四节 关键词“改革”的词义及其使用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
二 具有独立价值的政治体制改革
三 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政治体制改革
四 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进行改革
五 作为改革内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第五节 关键词“稳定”的词义及其使用
一 经济稳定基础上的局势稳定
二 “稳定”术语的政治社会转向
三 社会与政治领域的稳定
第六节 法治在中国发展的宏观路径分析
一 作为法治主题的现代化
二 基于改革并管控改革的法治
三 发展中的中国法治
四 以稳定为目标的法治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的中国道路
第一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关系
第二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关系的实践性探索
一 改革开放前:革命与生产的争论
二 改革开放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探索
第三节 作为关键词的市场经济及其话语建构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法制
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法治
三 市场秩序、公平竞争与法治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法治之关系
第五章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第一节 民主与法治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关键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其话语建构
第三节 关键词“人民当家作主”及其话语建构
第四节 关键词“民主”及其话语建构
一 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构想及其实践
二 民主发展的过渡阶段
三 民主发展的新阶段
第五节 关键词“监督”及其话语建构
一逐步恢复监督制度
二 推进监督制度的全面化
三 监察委员会的试点及其全面推进
第六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之于法治的意义
第六章 法治的中国历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关键词“法制”及其话语建构
一 法制概念:兼具动态与静态之性质
二 法制:残留部分动态性质
三 作为静态概念的法制
第三节 关键词“法治”及其话语建构
一 作为治理概念的法治
二 作为理念的法治概念
三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四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四节 关键词“依法办事”及其话语建构
第五节 关键词“权利”及其话语建构
一 “权利”话语的建构
二 法治中国的权利观
第六节 关键词“公正司法”及其话语建构
第七节 法治中国的生成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