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结论
一、哈尔滨城市早期美术研究的意义
(一)中外美术交流史的独特范例
(二)地方史研究的有力补充
(三)早期城市建设中文化的意义
二、从城市美术状况到文化状态的相关研究
(一)日、俄的早期资料和相关研究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三、视觉文化研究内容的选择与方法角度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
(二)以空间社会学的建构观念为视角
(三)个性与共性的认知
(四)资料使用
第一章 历史线索——哈尔滨美术文化的背景与结构
一、历史沉淀期哈尔滨美术文化概况
(一)1898年之前哈尔滨地区的行政区划
(二)1898年之前哈尔滨地区的美术传统
二、哈尔滨近代城市化进程
(一)近代哈尔滨的行政区划变迁
(二)哈尔滨城市社会空间的形成
三、侨居哈尔滨的外来移民
(一)哈尔滨外来人口的构成
(二)复杂人口与美术文化的多元
第二章 洋化时尚——哈尔滨外侨商业美术的发展
一、舞台美术的商业设计
(一)舞台布景的绘画风格
(二)其他美术设计
(三)洋化在美术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外侨商业品牌的视觉风尚
(一)全面移植的外侨商业品牌
(二)外来品牌设计的本土化探索
(三)视觉风尚形成原因简析
第三章 西画之风——俄侨西画在哈尔滨的流行与表现
一、俄侨西画的兴起与传播
(一)俄侨与油画的兴起
(二)教堂的兴建与宗教壁画
(三)西画对受众审美文化的影响
二、外侨的美术活动
(一)外侨的美术展览
(二)俄侨画家的水墨尝试
三、俄侨美术家与哈尔滨地方题材创作
(一)俄侨美术家
(二)俄侨美术家的哈尔滨地方题材美术创作
(三)特殊的油画传播者
四、俄侨的校外美术教育与影响
(一)荷花艺术学校
(二)俄侨的私人教学与人才培养
(三)俄侨美术教育活动的意义
第四章 文化侵训——日伪统治下的美术表现
一、日伪统治下的文艺导向
(一)日本在东北地区的文化殖民政策
(二)不同阶段文化殖民的表现
(三)文化殖民的机构与策略
二、权力系统中的视觉符号宣传
(一)国家权力的视觉象征系统
(二)美化侵略奴役的宣传画
三、代表“侵略业绩”的官方美展
(一)伪满时期官方美展概况
(二)日本的官方美展制度与影响
(三)伪满洲国“国展”作品表现
(四)服务战争的“圣战”美术作品展
四、哈尔滨地区美术家的美术活动
(一)日本画家的美术活动
(二)中国画家的美术活动
(三)其他侨民的美术活动
(四)日本侵略对哈尔滨美术的影响
第五章 文化自觉——哈尔滨中国艺术家的美术表现
一、民族商业视觉的借鉴与发展
(一)民族商业美术的视觉风尚
(二)“同记”的商业美术风格与影响
(三)域外商业美术影响下的中西兼容
二、哈埠西方绘画的传播者
(一)本埠西方绘画的创作者
(二)南来西方绘画的传播者
三、南来画家主导的哈埠中国画画坛
(一)吴葆贞和北京派
(二)书法艺术的流行
(三)哈埠中国画的中西融合
四、以报刊图像为载体的新知传播
(一)哈埠画报业的发展
(二)中外美术名作及理论的推介
(三)报刊中的通俗美术
第六章 中西折中——哈尔滨西化的美术教育
一、哈尔滨美术教育的兴起
(一)发轫于俄侨的哈埠现代美术教育
(二)中国学校美术教育发展背景下的哈尔滨学校美术教育
(三)外侨教育对哈尔滨的影响
二、近代哈埠高等美术学校的发展
(一)东省特别区最早的私立美术学校
(二)公立高等美术专门学校
(三)东省特别区区立师范专修科
三、哈埠专业美术教育教学情况分析
(一)东特美专与东特区立师专的办学情况分析
(二)东特美专与东特区立师专的专业与课程情况分析
(三)东特师专走向西化的实践教学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俄侨)现代艺术家作品展画展目录
附录二:东省特别区区立师范专修科美术科教学要求及部分教材大纲
附录三:东省特别区区立师范专修科实习环节
附录四:东省特别区区立师范专修科学生实习规程
附录五:东省特别区区立师范专修科实习过程纲要
附录六:东省特别区区立师范专修科美术科课程标准表
附录七:东省特别区区立师范专修科美术科学校美术系教学大纲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