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前言(1)
一、研究对象(1)
二、研究角度(3)
三、研究意义(4)
四、术语界定(5)
第二章 四川盆地崖墓的发现与研究综述(10)
一、四川盆地崖墓的发现(12)
二、四川盆地崖墓的研究成果(35)
第三章 四川盆地崖墓的构成要素分析(39)
一、开挖基质(39)
二、墓道形态(39)
三、墓门位置(41)
四、墓室形态(41)
五、砖石室(48)
六、葬具(49)
七、崖灶(53)
第四章 四川盆地崖墓的发展演变和地域差异(55)
一、崖墓断代时应考虑的因素(55)
二、崖墓分期(64)
三、墓室形态演变规律(69)
四、地域差异(70)
五、试析魏晋南北朝崖墓分布范围缩小的原因(76)
第五章 四川盆地崖墓的葬者与建造者(78)
一、葬入人数(78)
二、葬者与建造者的关系(80)
第六章 四川盆地崖墓与其他墓葬形态的关系(83)
一、与中原洞室墓的关系(84)
二、与砖石室墓的关系(87)
三、与岩穴墓的关系(88)
第七章 四川盆地崖墓与地面建筑的关系(94)
一、四川盆地崖墓与汉代民居建筑的关系(94)
(一)崖墓布局对汉代民居庭院的模仿(94)
(二)崖墓墓室对汉代民居单体建筑的模仿(101)
二、四川盆地崖墓中所反映的木构建筑做法(104)
(一)斗栱(104)
(二)柱、梁、檩、枋、椽(115)
(三)门窗、栏杆、天花藻井(122)
(四)台基、柱础、外墙(125)
(五)砖瓦(127)
三、四川盆地崖墓中所反映的汉代民居庭院复原(127)
四、四川盆地崖墓中所反映的汉代木构建筑复原(132)
第八章 结语(136)
附表 四川盆地崖墓一览表(仅限于形制明确、期别可定的墓)(140)
参考文献(182)
一、田野报告(182)
二、研究论文(190)
三、研究专著(193)
四、古籍(195)
后记(196)
插图目录
图1-1 形态相似、用法不同的崖墓 6
图1-2 崖墓术语(以乐山麻浩M1 为例) 8
图3-1 墓道形态 40
图3-2 可移动葬具 50
图3-3 不可移动葬具 52
图4-1 四川盆地汉代崖墓分区图 71
图4-2 四川盆地魏晋南北朝崖墓分区图 75
图6-1 各类墓葬空间形态示意图 83
图6-2 各类墓葬墓道部分的土石开挖量比较 86
图7-1 内黄三杨庄汉代庭院遗址平面布局示意图 98
图7-2 汉代庭院画像砖 99
图7-3 崖墓中的斗栱(一) 105
图7-4 崖墓中的斗栱(二) 107
图7-5 崖墓及其他材料中的斗栱 108
图7-6 崖墓及其他材料中的斗、皿板 110
图7-7 崖墓中的栱 112
图7-8 崖墓及其他材料中的栱 113
图7-9 崖墓及其他材料中的替木 115
图7-10 崖墓及其他材料中的柱 117
图7-11 崖墓及其他材料中的梁 119
图7-12 崖墓中的檐椽 121
图7-13 德阳汉代画像砖上的抬梁式构架形象 122
图7-14 郪江崖墓中的浮雕门窗形象 123
图7-15 四川汉代画像砖和陶屋中的台基形象 126
图7-16 三台郪江金钟山ⅠM4 128
图7-17 三台郪江金钟山ⅠM4 所反映的民居庭院复原 129
图7-18 三台郪江松林嘴M1 130
图7-19 三台郪江松林嘴M1 所反映的民居庭院复原 131
图7-20 三台郪江金钟山ⅠM4 后室所反映的建筑复原图(一) 132
图7-21 三台郪江金钟山ⅠM4 后室所反映的建筑复原图(二) 133
图7-22 三台郪江金钟山ⅠM4 后室所反映的建筑复原图(三) 133
图7-23 三台郪江金钟山ⅠM4 后室所反映的建筑复原图(四) 134
图7-24 三台郪江金钟山ⅠM4 后室所反映的建筑复原图(五) 134
插表目录
表1-1 四川崖墓术语(以乐山麻浩M1 为例) 9
表2-1 四川盆地崖墓的考古发现 12
表3-1 甲类墓室典型实例 42
表3-2 乙类墓室典型实例 44
表3-3 丙类墓室典型实例 45
表3-4 丁类墓室典型实例 47
表4-1 四川盆地纪年崖墓 55
表4-2 四川盆地崖墓分期表 64
表4-3 四川盆地崖墓墓室形态演变模式 69
表4-4-1 四川盆地汉代崖墓分区表(基质、墓道、墓门) 71
表4-4-2 四川盆地汉代崖墓分区表(墓室) 72
表4-4-3 四川盆地汉代崖墓分区表(砖石室、葬具) 72
表4-5 四川盆地魏晋南北朝崖墓分区表 75
表7-1 三台郪江崖墓中的浮雕门窗形象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