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苏北供水计量关键技术

苏北供水计量关键技术

苏北供水计量关键技术

定 价:¥178.00

作 者: 陈锡林 编
出版社: 河海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3061426 出版时间: 2019-10-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01 字数:  

内容简介

  《苏北供水计量关键技术》作者在多年工作积累的基础上,历时数载潜心研究,总结出版《苏北供水计量关键技术》,对于促进江苏省供水计量管理,乃至为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供水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都具有重要意义。该书不仅是从事水文监测教学、生产、科研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对水利、交通、环保以及自然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也不失为值得参考的读本。

作者简介

暂缺《苏北供水计量关键技术》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苏北地区水利概况
1.1 基本情况
1.2 自然地理与水文气象
1.3 社会经济概况
1.4 相关水利规划
1.5 水资源特点
1.6 现状供水工程布局
1.6.1 运河、总渠灌溉供水工程
1.6.2 以洪泽湖为水源的供水工程
1.6.3 骆马湖供水工程
1.6.4 淮水北调、分淮入沂工程
1.6.5 江水北调工程
1.6.6 江水东引北送工程
1.6.7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第二章 供水计量的提出
2.1 供水初始阶段
2.2 供水计量的发展
2.2.1 水资源紧缺催生供水计量
2.2.2 供水计量工程
2.2.3 供水计量实务
2.2.4 供水计量的挑战
2.3 供水计量需要研究的内容
2.3.1 供水计量研究的主要问题
2.3.2 供水计量技术
2.3.3 供水计量关键技术
第三章 供水计量水文站网规划与布设
3.1 站网规划
3.1.1 供水计量水文站网的基本属性
3.1.2 供水计量站网规划的原则和要点
3.1.3 供水计量站网密度设计
3.2 站网布设
3.2.1 供水计量站网布设的实施
3.2.2 输水干线及水源地站网布设
3.2.3 市际供水计量站网布设
3.2.4 区域代表片选择
3.3 站网规划成果
3.3.1 供水干线及水源地站网规划
3.3.2 区域站网规划
3.3.3 区域巡测站网规划
第四章 供水信息采集技术
4.1 概述
4.2 水位信息采集技术
4.2.1 浮子式水位计
4.2.2 压力式水位计
4.2.3 超声波水位计
4.2.4 气泡式水位计
4.2.5 其他类型水位计概述
4.2.6 水位监测方案比选
4.3 流量信息采集技术
4.3.1 水文缆道测流
4.3.2 声学时差法测流
4.3.3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侧视法测流
4.3.4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走航法测流
4.3.5 水工建筑物测流
4.3.6 流量监测方式选择
4.4 降水量信息采集技术
4.4.1 工作原理
4.4.2 使用维护
4.4.3 方法评述
4.5 蒸发量信息采集技术
4.5.1 工作原理
4.5.2 使用与维护
4.5.3 方法评述
4.6 墒情信息采集技术
4.6.1 工作原理
4.6.2 使用与维护
4.6.3 方法评述
第五章 供水计量信息传输技术
5.1 供水计量信息传输现状与目标
5.1.1 水利信息传输技术发展历程
5.1.2 水文(防汛)测报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
5.1.3 苏北供水信息传输现状
5.1.4 供水信息传输目标与要求
5.2 多信息源的测站感知技术
5.2.1 主要传感器的选择
5.2.2 供水信息感知技术
5.2.3 终端设备及其对信息的获取
5.2.4 防雷和接地
5.2.5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5.3 多路由的信息传输技术
5.3.1 各种信道传输技术对比
5.3.2 双通信信道的使用
5.3.3 测站通信组网
5.3.4 测站与分中心通信
5.4 分中心的控制和交换技术
5.4.1 分中心功能
5.4.2 分中心拓扑结构
5.4.3 系统数据流程
5.4.4 分中心对测站数据交换及控制
5.4.5 数据预处理
5.4.6 分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
5.5 对供水传输技术的评述与展望
5.5.1 传感技术
5.5.2 智能终端技术
5.5.3 通信技术
5.5.4 物联网技术
第六章 供水计量信息处理技术
6.1 概述
6.2 需求分析
6.2.1 功能需求
6.2.2 性能需求
6.3 系统总体设计
6.3.1 系统目标
6.3.2 系统组成
6.3.3 运行环境
6.3.4 技术方案
6.4 模块设计及运用
6.4.1 系统的安装
6.4.2 数据导入与处理模块
6.4.3 水流沙计算模块
6.4.4 引排水量计算模块
6.4.5 降蒸潮位计算模块设计
6.4.6 实测表处理模块设计
6.5 结语
第七章 河道实时流量监测技术
7.1 测流技术简介
7.1.1 常规测流技术
7.1.2 供水测流计量面临的问题
7.1.3 适应供水计量的测流技术
7.2 现代测流技术典型应用
7.2.1 运河站时差法测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7.2.2 Argonaut-SL流量实时监测系统典型应用
7.3 实时流量监测系统研究
7.3.1 概述
7.3.2 系统设计
7.3.3 测站控制信息表结构设计
7.3.4 流量计算软件的设计
7.3.5 设计流程图
7.3.6 流量监测基本信息配置系统的设计
7.3.7 系统的安装
7.3.8 系统的运用
第八章 水工建筑物测流技术
8.1 概述
8.2 水工建筑物流量狈0验
8.2.1 测验方案
8.2.2 质量控制
8.2.3 成果检验
8.3 水工建筑物流量系数率定与分析
8.3.1 淹没式堰流
8.3.2 自由式孔流
8.3.3 淹没式孔流
8.3.4 水电站
8.3.5 抽水站
8.3.6 率定成果精度评定
8.4 应用评价
8.4.1 水工建筑物过流能力率定成果评价
8.4.2 水工建筑物过流能力率定成果应用效益分析
8.4.3 水工建筑物过流能力率定成果应用建议
第九章 供水干河输水损失测定
9.1 概述
9.2 供水干河测验河段的确定
9.2.1 供水干河及主要工程
9.2.2 测验河段分段原则
9.2.3 测验河段确定方案
9.3 测验组织与技术保证
9.3.1 测验组织
9.3.2 技术保证
9.4 钡0验方案
9.4.1 断面布设原则
9.4.2 测验依据及时间安排
9.4.3 测验方法
9.4.4 断面布设
9.5 测验成果与评价
9.5.1 测验成果的合理性分析检查
9.5.2 误差控制和精度分析
9.5.3 输水损失计算与分析
9.5.4 成果评价
第十章 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计量监测成果
10.1 补水缘由
10.2 监测任务
10.3 监测方案
10.3.1 断面布设
10.3.2 计量监测方法
10.4 现场测验与质量控制
10.5 监测成果与分析
10.5.1 补水沿线主要站点水量统计分析
10.5.2 补水期间江淮水量配置分析
10.5.3 典型河段的水量平衡分析
10.6 启示
第十一章 供水计量试验与研究——以盐城市为例
11.1 概述
11.2 市级供水计量研究
11.2.1 试验目的
11.2.2 预期
11.2.3 技术路线
11.2.4 总体方案
11.2.5 研究条件
11.2.6 供水计量监测
11.2.7 主要成果
11.3 县级供水计量研究——以建湖县为例
11.3.1 建湖县供水计量实践
11.3.2 水量控制
11.3.3 质量控制
11.3.4 流量测验方案
11.3.5 水位等水文要素测验方案
11.3.6 供水计量试点工作成果
11.4 小区试验
11.4.1 研究目的
11.4.2 典型小区的选择
11.4.3 站网布设与水文测验
11.4.4 资料整理与分析
11.4.5 主要成果
11.4.6 成果分析
11.5 供水计量成果验证(水量平衡原理)
11.5.1 水量平衡数学模型
11.5.2 水量平衡计算存在的问题
11.5.3 水量平衡验算
11.6 结论
第十二章 苏北地区供水计量成果分析评价
12.1 监测站网
12.1.1 小区监测站网
12.1.2 大区监测站网
12.2 计量监测
12.2.1 超声波测速仪与传统流速仪测流比较
12.2.2 实时流量在线监测成果质量评价
12.3 成果评价
12.3.1 年度供用水评价
12.3.2 不同农供期供用水评价
12.4 效益分析
参考资料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