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仰基础方面来说,吐蕃王朝崩溃后,佛教从统治阶层开始向民间渗透,借助大家所熟知的苯教的方式方法,为群众治病、占卜、消灾、祈福,宣讲佛法,解除因战争造成的痛苦和烦恼。佛教界内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上下两路弘法,从西到东修建了不少寺庙,恢复了一度中断的戒律传承,改变了崇密不懂密法、修行不重理论、学佛不受戒律的混乱现象,废除了不利于佛教发展的一些陈规陋习。以托林寺为中心开展的译经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学僧,除了修订吐蕃译本,加强了对新经典的翻译,内容几乎涉及显密教法的各个法门。自由开放的翻译和边译边释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还有综合而有次序性的授教方法,是宗派主义的开端。如果把宗派的出现看成是藏传佛教正式形成的时间,那么*后一个宗派格鲁派的出现则标志着藏传佛教完全形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藏传佛教观念或思想渗透到藏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理想信念、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规范、性格习俗、行为方式等,成为藏民族内在文化心理特质的现实存在和精神支柱,也是藏民族了解世界、了解人生、了解社会纯朴自然的精神存在状态,但因此而不能说藏传佛教文化就是藏族文化,两者不能划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