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t概论\t1
1.1\t引言\t1
1.1.1\t寿命评价的发展需要\t1
1.1.2\t加速试验技术的兴起与发展\t2
1.2\t加速试验与寿命评价的研究现状\t3
1.2.1\t国外研究现状\t3
1.2.2\t国内研究现状\t5
1.3\t现有寿命评价技术\t12
1.3.1\t常用评价方法\t12
1.3.2\t基于贮存历史数据的贮存寿命评价方法\t14
1.3.3\t加速退化试验方法\t17
1.3.3.1\t基于失效物理的加速退化模型\t20
1.3.3.2\t基于统计数据的加速退化模型\t21
1.3.3.3\t基于失效物理的加速退化数据处理方法\t22
1.3.3.4\t基于数理统计的加速退化数据处理方法\t23
1.3.4\t基于灰色模型理论的加速退化模型\t24
1.3.4.1\t灰色模型理论原理\t24
1.3.4.2\t灰色建模分类\t25
1.4\t全书的结构介绍\t25
参考文献\t26
第2章 基础知识\t28
2.1\t寿命基本知识\t28
2.1.1\t基本术语和定义\t29
2.1.2\t统计理论基础\t30
2.1.3\t统计原理――可靠性数学\t30
2.2\t寿命分布\t30
2.2.1\t指数分布模型\t31
2.2.2\t单参数指数分布\t31
2.2.3\t双参数指数分布\t32
2.2.4\t威布尔分布模型\t32
2.2.5\t对数正态分布模型\t34
2.3\t寿命度量方法\t34
2.3.1\t贮存可靠度与可靠寿命\t34
2.3.2\t免维修期的确定\t35
2.3.3\t维修间隔期的确定\t37
2.3.4\t贮存寿命分析\t37
2.3.5\t使用寿命分析\t39
2.4\t寿命指标体系\t43
2.4.1\t贮存期寿命之间的关系\t43
2.4.2\t电子整机加速贮存试验分析\t45
2.4.3\t评价基准\t47
2.5\t数据异值的检验\t47
2.5.1\t指数分布异值检验\t47
2.5.1.1\t完全样本\t47
2.5.1.2\t截尾样本\t49
2.5.2\t威布尔分布异值检验\t51
2.5.2.1\t完全样本异值检验\t51
2.5.2.2\t截尾样本最小值异常检验\t52
2.5.3\t对数正态分布异值检验\t52
2.5.3.1\t样本只含一个可疑值\t52
2.5.3.2\t样本含有两个可疑值\t53
2.5.3.3\t样本中有多个可疑值\t53
2.5.4\t时间频率直方图\t55
2.6\t4.5模型参数的估计\t55
2.6.1\t指数分布模型参数估计\t55
2.6.1.1\t参数的点估计\t56
2.6.1.2\t参数的区间估计\t58
2.6.1.3\t双参数指数分布\t59
2.6.2\t威布尔分布模型参数估计\t59
2.6.2.1\t参数的点估计\t59
2.6.2.2\t参数的区间估计\t79
2.6.3\t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参数估计\t81
2.6.3.1\t参数的点估计\t81
2.6.3.2\t参数的区间估计\t83
2.6.4\t4.5.4其他求解模型参数的方法\t84
2.6.4.1\t图形拟合方法\t84
2.6.4.2\t贝叶斯方法\t84
2.7\t4.6模型符合性检验\t85
2.7.1\t4.6.1指数分布拟合优度的检验\t85
2.7.1.1\t4.6.1.1 605- 检验法\t85
2.7.1.2\tGendenko检验法\t86
2.7.1.3\tχ2检验法\t86
2.7.2\t威布尔分布模型拟合优度的检验\t87
2.7.2.1\t范-蒙特福特法检验法\t87
2.7.2.2\tχ2检验法\t88
2.7.3\t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拟合优度的检验\t90
2.7.3.1\tW检验法\t90
2.7.3.2\tD检验法\t90
2.7.3.3\t偏度检验\t91
2.7.3.4\t峰度检验\t92
2.7.3.5\t其他检验方法\t92
2.7.4\t通用拟合优度检验方法\t94
2.8\t多模型优选鉴别\t97
2.8.1\t单一准则模型优选方法\t97
2.8.2\t多准则模型优选方法\t99
2.9\t贮存可靠性的评估与预测\t99
2.9.1\tMTTF评估\t99
2.9.2\t贮存可靠度评估\t100
2.9.3\t贮存可靠性预测\t100
2.10\t贮存可靠度预测应用案例\t102
2.10.1\t可靠度估计\t102
2.10.2\t模型初选\t106
2.10.3\t模型参数估计\t106
2.10.4\t单个模型拟合优度检验\t118
2.10.5\t多个模型优选\t126
2.10.6\t可靠度预测\t128
参考文献\t130
第3章\t加速寿命试验\t131
3.1\t加速寿命试验概述\t131
3.2\t典型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模型\t135
3.2.1\t热老化模型\t135
3.2.2\t热疲劳模型\t136
3.2.3\t机械疲劳模型\t137
3.2.4\t湿热老化模型\t137
3.2.5\t其它加速寿命模型\t137
3.3\t典型加速寿命试验模型解析\t137
3.3.1\t热老化模型解析\t137
3.3.2\t热老化模型解析\t137
3.3.3\t热疲劳模型解析\t138
3.3.4\t机械疲劳模型解析\t138
3.3.5\t湿热老化模型解析\t138
3.3.6\t综合应力加速模型\t138
3.3.7\t其它加速寿命模型解析\t138
3.4\t典型寿命分布模型\t138
3.5\t寿命评价准则研究\t138
3.5.1\t薄弱环节的确定原则\t138
3.5.2\t8.3.2修理措施的确定原则\t138
3.5.3\t首翻期的确定原则\t139
3.5.4\t贮存寿命的确定原则\t139
参考文献\t140
第4章 加速退化试验\t140
4.1\t加速退化试验概述\t142
4.2\t国内外研究现状\t142
4.3\t性能参数退化预测模型\t145
4.3.1\t性能参数退化预测概率统计模型\t148
4.3.2\t能参数退化预测智能算法模型\t148
4.3.3\t性能参数退化预测时间序列模型\t148
4.3.4\t性能参数退化预测其他模型介绍\t148
4.4\t典型性能参数退化预测模型解析\t148
4.4.1\t布朗漂移运动模型解析\t148
4.4.2\t灰色系统理论模型解析\t149
4.4.3\t滤波算法模型解析\t149
4.4.4\t神经网络模型解析\t149
4.4.5\t其他预测模型解析\t149
4.5\t加速退化试验数据分析\t149
4.5.1\t基于布朗漂移运动-阿伦尼斯模型数据分析\t150
4.5.2\t基于灰色系统理论-阿伦尼斯模型数据分析\t156
4.5.3\t具有时间调节因子的加速退化模型数据分析\t168
4.5.4\t其他加速退化模型数据分析\t168
4.6\t加速退化试验的应用\t168
4.6.1\t加速退化试验应用对象与范围\t168
4.6.2\t基于性能参数退化的超差时间预测\t168
4.6.3\t基于性能参数退化的可靠寿命预测\t168
4.7\t加速退化试验典型案例\t168
4.7.1\t加速退化试验大纲案例\t168
4.7.2\t加速退化试验报告案例\t168
参考文献\t168
第5章 整机加速因子评估\t169
5.1\t整机加速研究现状及分析\t171
5.2\t整机加速试验基本类型\t172
5.2.1\t以产品的失效模式划分\t172
5.2.2\t以产品的应力加载方式划分\t173
5.3\t加速因子的分析与评估方法\t175
5.3.1\t加速因子的定义与内涵研究\t176
5.3.2\t激活能的含义与演变\t178
5.3.3\t常用寿命分布的加速因子\t178
5.3.3.1\t指数分布加速因子计算\t178
5.3.3.2\t威布尔分布加速因子计算\t179
5.3.3.3\t对数正态分布加速因子计算\t179
5.3.4\t常用加速模型及其加速因子\t180
5.3.4.1\t阿伦尼斯加速模型下的加速因子\t180
5.3.4.2\t逆幂律加速模型下的加速因子\t181
5.3.4.3\t单应力艾林加速模型下的加速因子\t181
5.3.5\t基于可靠性预计模型的元器件加速因子评估\t182
5.3.6\t基于故障物理仿真的电子组件加速因子评估\t183
5.3.7\t基于可靠性预计模型的电子设备加速因子评估\t183
5.4\t加速寿命试验应用\t185
5.4.1\t现有标准的加速寿命试验思想介绍\t185
5.4.2\t加速寿命试验应用对象与范围\t185
5.4.3\t基于加速寿命试验的工作可靠性指标考核\t185
5.4.4\t基于加速寿命试验的贮存寿命指标考核\t185
5.4.5\t基于加速寿命试验的贮存可靠度指标考核\t185
5.5\t加速寿命试验方案的制定\t185
5.5.1\t整机加速贮存寿命试验综合解决方案\t185
5.5.2\t加速寿命试验方案要素\t188
5.5.3\t加速寿命试验大纲模版\t189
5.5.4\t整机贮存可靠度评估和预测\t189
5.6\t整机级加速建模研究\t189
5.6.1\t电子整机加速因子的求解\t189
5.6.2\t电子整机贮存加速因子推导流程归纳\t192
5.6.3\t电子整机贮存加速因子评估简化流程研究\t193
5.7\t电子整机级加速建模的应用\t198
参考文献\t203
第6章 火工品加速试验\t204
6.1\t火工品路基本介绍\t204
6.1.1\t火工品分类\t204
6.1.2\t火工品主要性能参数\t204
参考文献\t204
第7章 材料类产品加速试验\t204
7.1\t橡胶材料基础\t206
7.2\t数学模型及参数求解\t207
7.3\t退化模型参数求解\t208
7.3.1\t线性化方程截距al和斜率bl求解\t208
7.3.2\t退化模型参数Al和Kl求解\t210
7.3.3\t线性相关系数rl求解\t210
7.3.4\t线性相关性检验\t210
7.4\t加速模型参数求解\t211
7.4.1\t线性化方程截距c和斜率d求解\t211
7.4.2\t加速模型参数Z和E求解\t211
7.4.3\t线性相关系数求解\t212
7.4.4\t线性相关性检验\t212
7.5\t修正参数F的计算\t212
7.5.1\t拟合值的计算\t212
7.5.2\t累积误差的计算\t213
7.5.3\t退化模型修正参数f的优化\t213
7.6\t预测条件的确定\t216
7.7\t温度基准TD的确定\t216
7.8\t频数因子AD的确定\t218
7.8.1\tTl与Al存在线性相关时\t218
7.8.1.1\t线性模型参数解算\t218
7.8.1.2\t线性相关系数求解\t218
7.8.1.3\t线性相关性检验\t219
7.8.1.4\tAd外推预测\t219
7.8.2\tTl与Al无线性关系时\t219
7.9\tKD置信区间的估计\t220
7.9.1\tKd均值的求解\t220
7.9.2\tV的标准离差求解\t220
7.9.3\tV的置信界限求解\t221
7.9.4\t置信下限Kbl的求解\t221
7.10\t产品寿命评估\t221
7.11\t目标年限TM下的平均性能PBM求解\t221
7.12\t目标年限TM下的性能下限PBLM求解\t221
7.13\t临界性能的超差时间求解\t222
7.14\t橡胶产品寿命数据处理流程\t222
7.15\t数据处理流程图\t222
7.16\t数据处理步骤\t222
7.17\t备注\t1
7.18\t标准中存在的错误\t1
7.19\t标准存在的问题\t1
7.20\t标准值得优化的地方\t1
7.20.1\t印制板分类\t2
7.20.2\t印制板主要性能参数\t2
参考文献\t2
第8章 板级电路寿命特征检测分析\t3
8.1\t板级电路基本介绍\t3
8.1.1\t印制板分类\t3
8.1.2\t印制板主要性能参数\t3
8.2\tIPC标准板级电路检测分析方法介绍\t3
8.2.1\t资格认证和工艺能力评定检测项目\t3
8.2.2\t质量一致性检测项目\t3
8.2.3\t可靠性评估检测项目\t3
8.3\tGJB标准板级电路检测分析方法介绍\t3
8.3.1\t材料检验\t3
8.3.2\t鉴定试验\t3
8.3.3\t工序检验\t3
8.3.4\t质量一致性检验\t3
8.4\t板级电路寿命特征检测分析概述\t3
8.4.1\t板级电路寿命特征检测分析目的\t3
8.4.2\t板级电路寿命特征检测分析要求\t4
8.4.3\t板级电路寿命特征检测分析流程\t4
8.4.4\t板级电路寿命特征检测分析主要工作\t5
8.5\t板级电路样品要求\t6
8.5.1\t板级电路样品选取原则\t6
8.5.2\t板级电路样品数量要求\t6
8.5.3\t板级电路样品状态要求\t7
8.6\t板级电路寿命特征检测项目要求和方法\t7
8.6.1\t外观检查\t7
8.6.1.1\t检查依据\t7
8.6.1.2\t检查方法\t7
8.6.1.3\t检查要求\t7
8.6.2\tX-Ray检查\t9
8.6.2.1\t检查依据\t9
8.6.2.2\t试验设备\t9
8.6.2.3\t试验程序\t9
8.6.2.4\t检查结果要求\t9
8.6.3\t金相分析\t9
8.6.3.1\t检查依据\t9
8.6.3.2\t试验设备\t9
8.6.3.3\t试验程序\t9
8.6.3.4\t分析结果要求\t10
8.6.4\t介质耐电压测试\t10
8.6.4.1\t试验条件\t10
8.6.4.2\t试验设备\t10
8.6.4.3\t试验程序\t10
8.6.5\t耐湿和绝缘电阻测试\t11
8.6.5.1\t试验条件\t11
8.6.5.2\t绝缘电阻测试\t12
8.6.5.3\t试验程序\t13
8.7\t板级电路贮存寿命检测分析结果综合\t14
8.8\t板级电路寿命特征检测分析案例\t15
8.8.1\t板级电路寿命特征检测分析大纲案例\t15
8.8.2\t板级电路寿命特征检测分析报告案例\t15
8.8.3\t电子组件贮存寿命特征检测分析结果的利用\t15
8.9\t板级电路寿命特征检测分析\t16
8.9.1\t板级电路寿命特征检测项目\t16
8.9.2\t板级电路寿命特征检测流程\t17
8.9.3\t检测分析主要工作\t18
8.9.4\t样品的准备\t19
8.9.5\t板级电路检测分析\t20
8.9.5.1\t外观检查\t20
8.9.5.2\tX-ray检查\t21
8.9.5.3\t金相分析\t21
8.9.5.4\t耐电压测试\t22
8.9.5.5\t绝缘电阻测试\t22
8.9.5.6\t电路板贮存寿命结论\t22
参考文献\t22
第9章 元器件寿命特征检测分析\t24
9.1\t元器件基本介绍\t25
9.1.1\t元器件分类\t25
9.1.2\t元器件主要性能参数\t27
9.2\t元器件DPA检测分析方法介绍\t29
9.2.1\t元器件DPA检测分析的目的\t29
9.2.2\t各类元器件DPA检测分析典型流程\t29
9.2.3\t各类元器件DPA检测分析典型项目\t29
9.3\t元器件失效分析方法介绍\t1
9.3.1\t元器件失效分析的目的\t1
9.3.2\t各类元器件失效分析典型流程\t1
9.3.2.1\t半导体分立器件失效分析程序\t1
9.3.2.2\t集成电路失效分析程序\t3
9.3.2.3\t电子元件失效分析程序\t6
9.3.3\t各类元器件失效分析典型项目\t6
9.4\t元器件寿命特征检测分析概述\t6
9.4.1\t元器件寿命特征检测分析目的\t6
9.4.2\t元器件寿命特征检测分析要求\t8
9.4.3\t元器件寿命特征检测分析流程\t8
9.4.4\t元器件寿命特征检测分析主要工作\t9
9.5\t元器件样品要求\t10
9.5.1\t元器件样品选取原则\t10
9.5.2\t元器件样品数量要求\t10
9.5.3\t元器件样品状态要求\t10
9.6\t外观检查\t11
9.6.1\t检查依据\t11
9.6.2\t试验设备\t11
9.6.3\t试验程序\t11
9.6.4\t典型缺陷说明\t11
9.6.5\t样品失效判定\t12
9.6.6\t失效样品处理\t12
9.7\t电参数测量\t13
9.7.1\t电参数测量工作流程\t13
9.7.2\t电参数测量方法要求\t13
9.7.3\t样品失效判定\t13
9.7.4\t失效样品处理\t13
9.8\t元器件寿命特征检测项目要求和方法\t14
9.8.1\tX-RAY检查\t14
9.8.1.1\t检查依据\t14
9.8.1.2\t试验设备\t14
9.8.1.3\t试验程序\t14
9.8.1.4\t典型缺陷说明\t14
9.8.2\tC-SAM检查\t15
9.8.2.1\t检查依据\t15
9.8.2.2\t试验设备\t15
9.8.2.3\t试验程序\t15
9.8.2.4\t典型缺陷说明\t17
9.8.3\t密封性检查\t17
9.8.3.1\t试验依据\t17
9.8.3.2\t试验设备\t17
9.8.3.3\t试验程序\t18
9.8.3.4\t典型缺陷说明\t19
9.8.4\tIVA检查\t20
9.8.4.1\t试验依据\t20
9.8.4.2\t试验设备\t20
9.8.4.3\t试验程序\t20
9.8.4.4\t典型缺陷说明\t20
9.8.5\t内部目检\t21
9.8.5.1\t试验依据\t21
9.8.5.2\t试验设备\t21
9.8.5.3\t试验程序\t21
9.8.5.4\t典型缺陷说明\t22
9.8.6\t键合拉力\t22
9.8.6.1\t试验依据\t22
9.8.6.2\t试验设备\t22
9.8.6.3\t试验程序\t22
9.8.6.4\t典型缺陷说明\t24
9.8.7\t芯片剪切\t26
9.8.7.1\t试验依据\t26
9.8.7.2\t试验设备\t26
9.8.7.3\t试验程序\t26
9.8.7.4\t典型缺陷说明\t26
9.9\t元器件贮存寿命检测分析结果综合\t28
9.9.1\t元器件个体失效分类\t28
9.9.2\t型号合格判定\t28
9.10\t元器件贮存寿命特征检测分析报告\t29
9.11\t元器件寿命特征检测分析案例\t29
9.11.1\t元器件寿命特征检测分析大纲案例\t29
9.11.2\t元器件寿命特征检测分析报告案例\t29
9.11.3\t元器件贮存寿命特征检测分析结果的利用\t29
9.11.4\t元器件贮存寿命特征分析情况\t30
9.11.4.1\t样品来源\t30
9.11.4.2\t特征检测分析项目\t33
9.11.4.3\t特征检测分析结果\t34
9.11.4.4\t检测分析问题汇总\t37
9.11.4.5\t元器件贮存寿命综合分析\t38
9.11.4.6\t元器件薄弱环节结论\t39
9.11.4.7\t元器件延寿修理措施\t40
参考文献\t40
第10章 现场数据分析\t41
10.1\t历史数据的初步准备\t41
10.1.1\t数据的采集与收集\t41
10.1.2\t数据的准备形式\t42
10.1.2.1\t不同批次产品基于故障前时间间隔\t43
10.1.2.2\t区间内故障数的形式\t43
10.1.2.3\t区间内累计故障数的形式\t45
10.2\t瞬时可靠度的估计\t46
10.2.1\t故障前时间间隔的可靠度估计\t46
10.2.1.1\t完整数据\t46
10.2.1.2\t不完整数据\t46
10.2.2\t区间内故障次数的可靠度估计\t47
10.2.3\t区间内累计故障次数的可靠度估计\t48
10.3\t装备贮存寿命综合评价\t49
10.3.1\t评价原则\t49
10.3.2\t元器件寿命特征检测分析报告案例\t49
参考文献\t50
第11章\t加速试验工程应用案例\t50
11.1\t标准中未给出首翻期试验方法的部分部件\t50
11.1.1\t飞机无刷交流发电机耐久性试验方法\t50
11.1.1.1\t试验步骤\t50
11.1.1.2\t数据处理\t52
11.1.2\t转化为寿命试验对试验方案的修改\t52
11.1.2.1\t相关使用环境的施加\t52
11.1.2.2\t试验时间的修改\t52
11.1.2.3\t相关数据记录、故障判据及其他修改\t52
11.1.3\t飞机30V直流发电机耐久性试验方法\t52
11.1.3.1\t发电耐久性\t53
11.1.3.2\t试验方法\t53
11.2\t以工作次数为主要寿命参数的部件的试验方案\t57
11.3\t液压助力器寿命指标试验\t57
11.3.1\t负载循环分配表\t57
11.4\t标准中已给出加速试验方法的部分部件\t58
11.4.1.1\t长期运转试验\t58
11.4.1.2\t加速运转试验\t58
11.5\t加速方法的讨论与研究\t59
11.5.1\t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t60
11.5.2\t基本额定寿命和基本额定动载荷\t60
11.5.3\t压力弹簧\t72
11.6\t寿命综合评价案例\t74
11.6.1\t多层次对象信息定性融合的综合评价\t74
11.6.2\t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效用函数的综合评价\t74
11.6.2.1\t整机级能力建模\t74
11.6.2.2\t电子部件级能力建模\t75
11.6.2.3\t板级电路能力建模\t77
11.6.2.4\t元器件级能力建模\t80
11.6.2.5\t综合评价建模\t83
11.6.2.6\t电子部件贮存寿命综合分析\t84
11.6.2.7\t电子部件贮存寿命结论\t86
参考文献\t86
附录\t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