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末法时代”的青少年成长、“父一子冲突”与底层人群透视
孙惠芬《寻找张展》——张忌《出家》——林森《关关雎鸠》——李
永刚《鳏夫絮语·我的莱伊拉》——许春樵《麦子熟了》——陈仓
《地下三尺》——吴克敬《无我》
第二章 佯狂现实、精神涣散与我们的文学传统
向岛《佯狂》——金宇澄《回望》——蔡天新《研究生》——李遇春
《中国文学传统的复兴》——刘建东《丹麦奶糖》——尹学芸《花匠
与看门人》 《与你有关或无关》
第三章 战争反思与日常生活的苦难书写
范稳《重庆之眼》——张翎《劳燕》——徐晓《请你抱紧我》——王
祥夫《米谷》——王安忆《向西,向西,向南》——张悦然《大乔小
乔》——杨晓升《病房》
第四章 现实政治批判与精神世界内省
周梅森《人民的名义》——鲁敏《奔月》——石一枫《心灵外史》
——严歌苓《芳华》——王安忆《乡关处处》——曹乃谦《第二者》
第五章 既往历史的回望与当下现实的扫描
刘庆《唇典》——张新科《苍茫大士电》——马笑泉《迷城》——周荣池《李光荣下乡
记》——蒋韵《水岸云庐》——孙频《松林夜宴图》——唐诗云《白雪皑皑》
第六章 故乡的凝望与历史、现实的深度打量
莫言《故乡人事》——张悦然《天鹅旅馆》——尹学芸《曾经云罗伞盖》——陶纯
《浪漫沧桑》——陈仓《后土寺》
第七章 聚焦现实与凝望传统文化
陈为人《马烽无刺》——关仁山《金谷银山》——陈斌先《响郢》——莫言《锦衣》
——张学东《蛇吻》——曹潇《大幻想家》
第八章 战争、传统或者“夜凉如水”
陈河《外苏河之战》——王方晨《老实街》——徐兆寿《鸠摩罗什》——王成《去海
拉尔》——弋舟《巴别尔没有离开天通苑》——余华《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许松
涛《一条狗的去向》
第九章 革命、知识分子、资本与精神孤独症
贾平凹《山本》——范迁《锦瑟》——张炜《艾约堡秘史》——普玄《疼痛吧指头》
——王成《回响》——庞羽《跳舞吧,坦桑尼亚》——李浩《匮乏的生活》
第十章 生态、自我、老龄化以及戏剧人生
迟子建《候鸟的勇敢》——余秀华徂在人间》——周大新《天黑得很慢》——陈彦
《主角》——尹学芸《望湖楼》——左马右各《面花年二》——鲍十《岛叙事》
第十一章 进入并思考历史的数种方式
刘醒龙《黄冈秘卷》——李亚《花好月圆》——陈继明《七步镇》——刘亮程《捎
话》——尹学芸《天堂向左》——胡学文《龙门》——徐则臣《兄弟》
第十二章 官场生态、乡村现实与历史忧思
张平《重新生活》——葛水平《活水》——肖亦农《穹庐》——唐颖《家肴》——文
珍《河水漫过铁轨》——张悦然《法力》——白琳《庞然大物》 《马尔堡的伊丽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