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绪论
一、论题聚焦:一个被长期误读的群体
二、研究辨正:突破集体无意识
章 历史文化坐标下的秦淮乐籍
节 女乐与音乐文化史两条主脉
一、女乐――俗乐的主要“创承”者
二、女乐――礼乐的重要参与者
三、礼乐与俗乐的一致性
第二节 女乐的历史与分类
一、女乐的一致性历史
二、女乐的分类一致性
三、女乐的称谓一致性
第三节 女乐――乐籍制度的核心因素.
一、女乐与乐籍制度的渊源
二、女乐与乐籍制度的实施
三、女乐与乐籍制度的发展
四、女乐与乐籍制度的解体
五、礼俗之间的乐籍制度与女乐
第四节 被误读的女乐
一、结合“顺向”与“逆向”考察:被误读的“娼妓”
二、从“社会性别”角度辨析:“家妓”抑或“官妓”
三、引入“口述”史料:“女伶”对女乐以色娱人功能的承继
第五节 本文“秦淮乐籍”定位――明清以秦淮为中心的在籍女乐
一、乐籍制度下的女乐与城市里的音乐文化.
二、秦淮乐籍――乐籍制度下大都市女乐典型
第二章 秦淮乐籍与区域文化
节 秦淮乐籍文化的背景
一、“秦淮乐籍文化圈”的概念界定
二、秦淮乐籍文化圈的自然环境与建置沿革
三、秦淮乐籍文化的历史底蕴
第二节 明清时代成因――以制度的提升作用为主导
一、秦淮乐籍文化圈的音乐管理机构
二、从乐籍群体看中央与地方官属机构与场所的用乐一致性
三、明清秦淮乐籍文化圈的用乐场所
四、明清历朝乐籍制度在秦淮的彰显与变迁
第三节 秦淮乐籍
一、秦淮乐籍的来源
二、秦淮乐籍的音声技艺培养
三、秦淮乐籍的组织特征
四、秦淮乐籍的内部等级地位
五、秦淮乐籍与男性专业乐人
六、秦淮乐籍与“嫖客”
七、秦淮乐籍的都市生存格局
八、秦淮乐籍的信仰与习俗
九、秦淮乐籍的心态
十、社会对秦淮乐籍的看法
十一、秦淮乐籍的视死如归
十二、秦淮乐籍的才艺
十三、“养瘦马”与秦淮“私妓”
十四、秦淮乐籍的归宿
第四节 从秦淮乐籍文化探索整体与区域的文化一致性
一、秦淮乐籍文化的引领性
二、国家礼制仪式与礼制场合里的秦淮乐籍
三、除籍前的秦淮乐籍分布
四、除籍后江苏女乐在全国的分布
第三章 秦淮乐籍对音乐文化的影响
节 在籍女乐与音乐文化一致性
一、在籍女乐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参与
二、教坊俗乐网络体系对女乐在音声技艺方面的制度化规定
三、曲牌?女记小令三千?音声技艺一致性
四、从统计学角度看小令在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节 秦淮乐籍:引领潮流者
一、“官腔”与秦淮乐籍
二、秦淮乐籍对明早期“官腔”――“北曲”的“创承”
三、从里巷歌谣、“南戏”、时尚小令到明清“官腔”――昆腔
四、曲家魏良辅是乐籍中人说
五、秦淮乐籍对“官腔”的“创承”
六、秦淮乐籍?时尚小令?音乐雅俗
第三节 乐籍制度解体对江苏女乐的影响
一、乐籍制度解体对江苏女乐的影响
二、乐籍制度解体后的秦淮用乐场所224.
三、除籍后江苏女乐对音声技艺形式的“创承”
四、除籍后江苏女乐对民间礼俗的参与
五、除籍前后女乐所“创承”音声技艺的不同之处
第四章 秦淮乐籍所“创承”音声技艺形式的当下存在
节 女乐所“创承”音声技艺于当下存在的主要方式
一、除籍后女乐与女艺术家的本色表演
二、“俗曲礼用”与声乐曲的“器乐化”
三、从男唱女声到本色表演
第二节 女乐所“创承”音声技艺形式在除籍后的主要承载者.
一、乐籍群体后人
二、除籍后的女乐与女艺术家
三、宗教信仰者
四、票友
第三节 秦淮乐籍所“创承”音声技艺形式的当下存在例论
一、秦淮乐籍与“戏曲”――以河北“昆弋”与“湘昆”为例
二、秦淮乐籍与“说唱”――蒲松龄俚曲?秦淮乐籍?说唱传承
三、秦淮乐籍与“民歌”――“明清俗曲”再辨析
四、秦淮乐籍与“器乐”――江南丝竹?堂名?清客
五、秦淮乐籍与“舞蹈”――“花鼓”今昔
第四节 女乐所“创承”的音声技艺形式于当下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传统音乐的多功能性
二、乐籍制度解体后民间礼俗对国家制度的接衍
三、教坊俗乐网络体系与不错别府署的意义
四、国家制度对审美的制约
五、“社会性别”制度成因
第五章 秦淮乐籍对中国传统音乐遗产研究的意义
节 女乐概念厘定的意义
第二节 秦淮乐籍与传统音乐文化一致性
第三节 对当下的都市里传统音乐文化生存状态的思考
第四节 秦淮乐籍的学科研究意义
一、再议“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
二、“历史的民族音乐学”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