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摄影艺术礼俗之间:曲子的发生学意义

礼俗之间:曲子的发生学意义

礼俗之间:曲子的发生学意义

定 价:¥58.00

作 者: 郭威 著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2317664 出版时间: 2018-05-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97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以曲子的从业群体――乐人作为切入点,这必然涉及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社会因素,由此,人类学、艺术学、社会学、经济学、制度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与研究成果,都将成为本书立论的重要依据与支撑。自“乐籍制度”被揭示以来,“在制度的层面有关音声形式其实是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在籍乐人们承担着所有与专业音声相关的形式”,他们是多种音声技艺的主体创承者――这作为一种重要理念已为很多研究所吸收和运用,当以此重新审视曲子一类音声技艺形式时,应当思考的是:曲子究竟有着怎样的演化系统?曲子、曲艺、戏曲等诸多音声技艺之间依托什么得以承传?乐籍制度下,全国究竟构建了怎样的用乐体系,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三千小令”“又一体”有着怎样的意义?礼乐与俗乐依托什么进行了怎样的转化?经济、政治、交通对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传播有着怎样的具体影响?等等,一系列问题尚待解答。

作者简介

  郭威,男,1980年生,山西襄垣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学》副主编。曾任《音乐研究》编辑部主任,兼任《艺术探索》“音乐与舞蹈学”专栏学术主持人、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基地研究员。主要致力于音乐史学研究。现已完成著作4部,编修资料与文论集6部,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15项。曾获第六届中国音乐史论文奖、连续五次获中国艺术研究院很好科研奖。

图书目录

总序
绪论
一、曲子?文人?乐人
二、曲子?乐人?乐籍
三、乐籍制度:传承与传播
四、乐籍体系:研究视角与方法论
章 曲子的本体特征、属性及承载者
节 曲子本体特征申论
一、曲子与诗词之区别
二、曲子的创作特点
第二节 制度承载:古歌?乐府?曲子
一、俗乐与礼乐之关系
二、先秦的“歌
三、秦、汉、魏六朝的“乐府
四、隋唐的“曲子
第三节 曲子的承载主体
一、乐人:曲子的“职业”群体
二、乐籍制度下的俗乐群体概览
三、关于唐代“妓女”主体身份的辨析
第二章 音乐机构的国家体系
节 地方官属音乐机构及其体系化
一、地方官属音乐机构之称谓与“地方教坊
二、地方教坊之基本功能
三、地方教坊之延续
第二节 音乐机构体系与多种用乐需求
一、关于“用乐需求
二、教坊服务
第三节 音乐机构体系之乐人流动
一、基于教坊人事制度的流动
二、基于音声技艺不同场合(所)、服务对象的流动
三、体系内外的流动
第三章 音声技艺的国家体系
节 乐籍体系下音声技艺的一致性与丰富性
一、乐籍体系的创承与传播
二、音声技艺的一致性与丰富性
第二节 区域中心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乐籍体系与文人互动
一、文人参与的主动性
二、文人参与创造的途径与情状
第四章 曲子“母体”意义的多重阐释
节 河流?细胞?母体:曲子既有认知再读与重解
一、“河流”:曲子“母体”意义的揭示
二、乐籍体系在曲子“母体”生成中的关键作用
三、“细胞”:曲子“母体”意义的体现
第二节 曲子在创作中的“母体”意义
一、创作的基本音声素材
二、创作的结构方式
三、创作的基本技法
四、创作技法在多种音声技艺中的广泛运用
第三节 曲子?曲艺?戏曲:曲子在音声技艺传承中的“母体”意义(一)
一、繁声淫奏与能动创造
二、曲子与诸宫调
第四节 曲子?曲艺?戏曲:曲子在音声技艺传承中的“母体”意义(二)
一、从“南北曲”到“南北调合腔
二、乐籍体系之多声腔承载
结语
附录
曲子论域研究述评
一、音乐学界的相关研究
二、文学界、戏曲界、曲艺界的相关研究
三、当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乐人、音声技艺的相关统计
表一 唐代部分地区女乐概览表
表二 《青楼集》乐人属地、技艺统计表
表三 诸宫调与部分音声技艺之曲牌对照表
表四 川剧昆腔、川剧高腔、赣剧高腔常用唱腔曲牌表
表五 昆、高、梆子、皮黄诸腔代表剧种器乐曲牌表
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