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从一种政治运动演变成声势浩大的社会思潮,再到如今成为一个复杂多元、流变不定的理论体系,几乎介入了所有的社会科学领域,冲击了既定的性别秩序,引发了人们对各学科的重新认识,带来了学术领域的重大变革。我们可以从政治、理论、实践三个方面来理解女性主义。从政治上来看,女性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从理论上来看,女性主义是一种主张男女两性平等、肯定女性价值的观念、学说或者方法论;从实践上来看,女性主义则是一场解放女性的社会运动。女性主义政治学是女性主义“介入”政治学的产物,因此,与女性主义一样,女性主义政治学的概念也包括了政治、理论与实践这三个层面。只是较之于女性主义,它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或者分析问题的视角、方法和原则。女性主义对政治学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分析主流政治学,指出其中存在的性别缺失和性别歧视现象;二是将女性上升为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主体,对女性在这三个层面的活动进行研究;三是揭示性别不平等如何渗透到日常的政治实践活动过程中;四是观察和研究女性的地位、女性的生活和女性的经验,构建出新的女性主义政治学的理论体系,从而达到赋予女性以知识的主体地位的目的。《女性主义政治学的发展与重构》梳理了女性主义政治学在公私领域理论、公民身份理论、国际关系理论三个领域所作的解构与重构以及女性主义政治学对这些理论所作出的学术贡献。政治理论的核心就是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区分。但是,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区分并不是*初就如此,而是逐渐形成的。无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关系如何变化,两者的区分在政治理论中都是十分明确的。在女性主义者看来,公私领域的区分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公私领域的二元对立关系对于塑造男女两性的角色具有潜在的影响力。女性主义者从对“政治”的理解出发,通过分析公私领域建构性别的途径,挖掘出了其中存在的性别不公正问题。女性主义的各个流派对公私领域二元结构进行了反建构的尝试。这不仅提高了女性在公共领域的地位,而且对政治哲学的公私领域关系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挑战。公民身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学理论概念。公民身份作为一个概括个人与共同体之间关系的思想体系,先后形成了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主流的公民身份传统。20世纪中后期,随着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再度兴起,第二波女性主义开始对公民身份的本质进行了重新思考。女性主义认为公民身份理论充斥了各种性别歧视。她们从社会性别视角介入各种公民身份理论的争论,试图改造传统的公民身份理论,以把女性从各种公民身份理论或实践的被排斥地位中解放出来。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在假定前提的设置、核心范畴的界定与使用、理论框架的搭建以及理论的现实检验这几个范式生成的逻辑环节中都带有明显的性别偏见。女性主义认为主流国际关系范式一直是性别盲视的,忽略了性别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女性主义将女性主义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国际关系的相关问题研究,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性别缺失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与批判。女性主义政治学借助社会性别的分析方法,解构了权力、安全、战争、和平以及发展等国际关系的重要理论。女性主义政治学的已有成果,有其突出贡献,但也存在不少局限。有必要对已有的成果进行总结,这将有助于继续挖掘学术成果和明晰女性主义政治学的学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