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可以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至1957年是第一阶段,以政治颂歌和捍卫新生两种模式为主,1957年至1962年是第二阶段,以革命史重塑和乌托邦想象两种模式为主,1962年至1966年是第三阶段,反修防修模式统摄了这一时段的戏剧类型。第一章主要对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的发展阶段及形成的各种戏剧模式进行总括性描述。第二章至第六章是对各种模式的详细阐释,其共同点是以问题意识统领每章的分析,把握每种模式所特有的质素,挖掘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各种模式之间相互指涉、互为依存。第七章是从传播学视角对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的传播环境、传播机制进行整体观照,第八章是从整体上对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的各种模式所投射的价值内涵和逻辑特征进行分析,爬梳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由最初的理论存在到付诸文化实践的脉络及调整,同时辨析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十七年”戏剧所构建的价值体系的内在关联,及由此反映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嬗变轨迹,并探讨其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对其后中国戏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