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001
第一章 “文艺至上时代”中的两晋文艺及其精神象征001
第一节 “文艺至上时代”中的两晋文艺003
第二节 陆机:两晋文学精神的象征005
第三节 王羲之:两晋书法精神的象征011
第四节 顾恺之:两晋绘画精神的象征014
第五节 两晋文艺精神初论017
第二章 西晋文艺的世俗精神021
第一节 西晋文艺的基本状况022
第二节 西晋文艺的世俗精神026
第三节 西晋文艺世俗精神的成因039
第三章 西晋文艺世俗精神的美学显现:华美056
第一节 尚丽的西晋世风057
第二节 华美的西晋文艺060
第四章 东晋文艺的超越精神070
第一节 东晋文艺的基本状况071
第二节 东晋文艺的超越精神082
第三节 东晋文艺超越精神的成因093
第五章 东晋文艺超越精神的美学显现:“清”“淡”“雅”之美109
第一节 东晋文艺的“清”之美109
第二节 东晋文艺的“淡”之美122
第三节 东晋文艺的“雅”之美134
第六章 两晋文艺精神个案考察158
第一节 陶渊明对东晋文艺精神的平衡158
第二节 从西晋“金谷园”的世俗到东晋“兰亭”的超越183
第三节 两晋音乐赋的新变与两晋文艺精神195
第四节 诗书画结合的初步成型与东晋文艺精神206
第五节 两晋文论的文艺精神214
第七章 两晋文艺精神的文艺史意义226
第一节 两晋文艺精神总论226
第二节 西晋文艺世俗精神的文艺史意义237
第三节 东晋文艺超越精神的文艺史意义244
附录一 西晋文学三题——兼与曹旭、王灃华二位先生商榷252
附录二 魏晋文学“失眠”场景的原因及文学史意义270
参考文献284
后记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