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的领导—部属关系》
目录
前言
一、背景情况:剪不断,理还乱
二、主要价值:杀鸡用“牛刀”
三、内容安排:解剖“麻雀”
第一章 领导—部属关系的古今中外
一、西方关于领导—部属关系的理论
(一)核心理论:领导—部属交换理论
(二)源头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互惠理论
(三)述评:纷繁争议与刨根问底
二、中国古代关于领导—部属关系的传统思想
(一)儒家思想:君仁臣忠
(二)法家思想:上下相得
(三)道家思想:君臣师友
(四)墨家思想:君惠臣忠
(五)其他观点
(六)述评:发掘优秀“文化基因”
三、中国现代关于领导—部属关系的研究状况
(一)“关系”:中国人的生存法则
(二)领导与部属的“关系”
(三)述评:跳出“同心圆”
第二章 中国人领导—部属关系结构的理论构想
一、领导—部属关系(LMR)的概念
(一)领导—部属关系研究的发展阶段
(二)“新”概念:领导—部属关系(LMR)
(三)概念辨析:LMX,SSG和LMR
二、领导—部属关系的维度与类型
(一)维度观:重新探索本土化维度
(二)类型观:德与才
三、领导—部属关系的质量:岂能没有消极关系?
四、领导—部属关系的评价视角与内容
(一)评价视角:领导和部属各有各的“秤”
(二)评价内容:行为、态度还是个体特质?
五、领导—部属关系的结果变量
(一)工作成果:行为指标与态度指标
(二)被忽视的人文关怀:领导—部属关系与心理健康
第三章 中国人领导—部属关系的矩形结构
一、领导—部属关系的“上”与“下”:质性研究的探索
(一)三箭齐发:深度访谈、问卷调查与文学著作分析
(二)上下结构:各七个维度的模型
二、领导—部属关系的矩形结构:心理测量学方法所得
(一)因素分析的技术与来之不易的样本
(二)新的因素结构:探索、验证与简化
(三)矩形结构模型的内涵与贡献
(四)新工具的诞生:LMR量表
(五)与西方经典LMX-7量表一较高下
(六)对工作成果和心理健康的预测成效
第四章 “丰满圆润”与“骨感挺拔”:中国和澳大利亚官员的质性比较
一、半结构化访谈:发现细节,探寻意义
(一)访谈对象:澳大利亚与中国的中层官员
(二)访谈的方式与程序
(三)资料分析: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与选择性编码
二、澳大利亚与中国官员的对比
(一)工作关系与私人关系
(二)“德”与“才”
(三)资历与“个人导向”
(四)人情和“关系”
(五)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六)关系中的分歧与矛盾
三、中澳领导—部属关系的差异
(一)中国人的“丰满圆润”与西方人的“骨感挺拔”
(二)再审视:西方领导—部属交换理论与本土领导—部属关系矩形结构模型
第五章 “重情重义”与“互惠互利”:西方、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的准实验比较
一、三地管理者在代表性量表评定上的比较
(一)代表性量表:寻找领导—部属关系典型表现的捷径
(二)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
(三)一个有趣的准实验设计
(四)新LMR量表与其他量表的比较
(五)中国内地“重情”、中国香港“重义”与西方“重利”
二、在文化情境条件下西方、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管理者的比较
(一)文化启动: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先进武器”
(二)社会赞许性:需要克服的评分者偏见
(三)改进版的准实验设计
(四)中国人青睐:情感关心、角色义务、工作之外关系
(五)再次验证:重情、重义、重利
(六)预期之外:中国香港研究对象的领导—部属关系特点
第六章 文化价值观对领导—部属关系的影响:“关系相处”角度的实证分析
一、文化价值观:权力距离和中国人的个体传统性
(一)权力距离:对与领导权力关系的态度
(二)中国人的个体传统性:对与权威人物关系的态度
二、文化价值观对领导—部属关系的调节机制
(一)“涌泉相报”:关注更为传统的部属
(二)权力距离影响的不同机制:非社会交换的解释
(三)传统性与权力距离的效应分离
(四)领导—部属关系(LMR)对文化价值观更敏感
第七章 总结与反思:中国人领导—部属关系的“阳”与“阴”
一、领导—部属关系的“中”与“西”
(一)中国人领导—部属关系矩形结构模型的独特性
(二)领导—部属关系的中西方差异
二、领导—部属关系的“阳”与“阴”
(一)领导—部属关系“阴”“阳”结构的缘起
(二)领导—部属关系之“阳”:君臣道合
(三)领导—部属关系之“阴”:“圈子”流弊
三、“义”“情”“利”“法”:增进领导—部属关系的着力点
(一)领导—部属关系之“义”
(二)领导—部属关系之“情”
(三)领导—部属关系之“利”
(四)领导—部属关系之“法”
附录1 领导—部属关系结构质性研究的方法与结果
附录2 领导—部属关系结构因素分析的方法与结果
附录3 西方、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管理者评定代表性量表的方法与结果
附录4 在文化情境条件下西方、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管理者比较的方法与结果
附录5 文化价值观对领导—部属关系调节机制的方法与结果
参考文献
后记